“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心得【摘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学生在初步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进行学习的,是分数应用题的一种重要类型,同时它还是今后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教学基础。结合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遇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时的解答情况发现:多数学生在学习此类问题时,由于没有经历理解、感悟的过程性数学学习和思考,对其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用除法算一知半解或根本不理解,只知道老师最终的数学结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要用除法!而部分学生,课堂听讲不专注再加记忆力差,连老师告知的结论也更是无从记忆、无从谈起……用除法计算的方法如何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让学生感知、理解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理论依据是什么?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恳请专家指导。【关键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除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学生在初步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进行学习的,是分数应用题的一种重要类型,同时它还是今后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教学基础。结合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遇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时的解答情况发现:多数学生在学习此类问题时,由于没有经历理解、感悟的过程性数学学习和思考,对其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用除法算一知半解或根本不理解,只知道老师最终的数学结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要用除法!而部分学生,课堂听讲不专注再加记忆力差,连老师告知的结论也更是无从记忆、无从谈起……用除法计算的方法如何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让学生感知、理解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理论依据是什么?通过反复研读课标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精心设计本节教学,尽自己最大所能达到新知的学习最大有效化:让孩子们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也是我的数学课堂自始至终关注的教学点之一:不是为了结论、规律、意义的总结告知而学习,更是为了孩子们对于学习过程的自我感悟、体验经历、自我发现而学习。下面结合本节课堂学习过程,谈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的教学心得:一、 复习铺垫引新知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较抽象,因此在新知探究前,我先以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入:1. 被除数÷除数= QUOTE2. 3÷7= QUOTE ( )÷11= QUOTE QUOTE =( )÷( )通过此项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二者建立直观链接;同时着重引导示范紧紧围绕“分数的意义”说一说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如 QUOTE 表示把一个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11份,这样的9份用分数表示是 QUOTE ;更由此为本节新知的探究埋下伏笔。二、过程探究(我从哪里来)关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小华家养了7只鹅,养了10只鸭,养鹅的只数是养鸭的几分之几?借助课前的复习,而后通过图示的直观演示和学具操作,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获得丰富的感知,将抽象的概念(分数的意义)形象化、具体化。顺势引导学生依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依次思考老师抛出的问题:1.问题中——“养鹅的只数是养鸭的几分之几?”谁是整体?(即单位“1”)2.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几只?3.鹅有几只?鹅的只数相当于这样的几份?4.用哪个分数表示?随着问题串的出现,孩子们的思路也逐步打开,各个跃跃欲试……胡桢凯:“把鸭的只数看作一个整体。”追问:“为什么?如何解释?”刘王洋:“因为鹅有7只,鸭是10只,鹅的只数相当于其中的7份。”梁艺博:“鸭是单位1,因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鹅有7只,这样的7只,根据分数意义用分数 QUOTE 表示。”“听懂了吗?谁再来说说?”刘梓豪:“把鸭的只数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鹅是这样的7份,问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就是求7是10的几分之几,所以用分数表示就是 QUOTE 。”“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仍旧紧追不舍:“根据课前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能把 QUOTE 变成一个除法算式吗?”大家兴奋的举起小手,各个迫不及待。我故作镇定:“请把它‘变’在本子上吧。”同时指名一位孩子板演。教室巡视,在进一步理解了分数意义的前提下,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轻松的写出了对应的除法算式。由此说明通过课前的复习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对上节课的学习也是较为有效的。“不知不觉,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找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可是回过头来看,如果用算式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这时我发现课堂上经常跑神儿的陈兆鹏竟也自信满满地高举着双手:“7÷10= QUOTE ”三、揭示结论(我是谁)接下来,第二个问题就简单多了: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学生口答轻松完成。我及时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用除法算。为了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并掌握,我不厌其烦再次追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是怎么得到用除法算的?”至此,巩固得出用除法计算的方法是依据分数意义得出分数结果,再依据分数与除法关系将得出的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从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要用除法算的结论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四、联系生活、发现问题 数学的学习最终还是要联系实际、走入生活的,走入生活让孩子们切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是为解决身边问题去服务的,同时体味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每次新知过后我都会习惯性带领孩子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发现身边与当天新知有关的实际问题。 “你能仿照例题在教室或生活中找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问题吗?”刘宝仪:“我们班有29名男生,14名女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多好的问题,就在教室里,就是我们自己身上的问题,学生没有办法不产生兴趣,我立刻在黑板上做简要板书:男生29人,女生14人,女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班上其他学生的思维被刘宝仪的这个问题激活,马上有很多学生举手。 看着数学成绩总是难以及格的李瑶瑶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一定要给她个机会。“李瑶瑶,你会解决刘宝仪提出的这个问题吗?”“会,用14÷29= QUOTE ”连李瑶瑶都会做了,看来这节课是成功的。举手的人又增加了。我继续问:“还有谁能提出问题?” 和李瑶瑶一样每次考试不及格的刘晨晨也举手了。我兴奋极了,请他起来。 “我们这组有5个男生,2个女生,我们组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尽管是刘宝仪问题的翻版,但对于这样一个平时数学只能考三、四十分的学生来说,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提出问题、列式解决,学生一连提了四个问题,我都一一板书如下:(1)全班有男生29人,女生14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14÷29= QUOTE (2)第四组有男生5人,女生2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2÷5= QUOTE(3)一本书一共50页,我已经看了19页,已经看的页数是没看的几分之几? 19÷50= QUOTE(4)一个长方形长9米,宽7米,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7÷9= QUOTE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教什么,而是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到此,应该说这节课已经高潮迭起,最后,学生还发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问题,计算出的结果没有单位。下课了,孩子们一个个都很兴奋、意犹未尽地相互交流着,从他们灿烂的小脸儿上我知道他们学会了,理解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探究,他们应该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什么是“引导者”,什么是“领路人”,教师在课堂上所要做的就是将事先储备好的知识通过“引”、“领”、“点”和“拨”激起学生自我探索的内驱力,让学生将要他们学的被动情绪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探索欲望。那么,这样的课对于孩子便是真正有价值的学习,便是有趣的课,高效的课,成功的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