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ID:531509

大小:5.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孩子所使 用的方法必然是不相同的,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 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 的一个教学新理念,凭着自己对它的理解,我尝试上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余,想法颇多??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努力希望能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 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学习 兴趣浓厚。我设计的情境是买玩具:电动赛车的价格是 36 元,小 明带了 8 元钱,想买一辆赛车还要攒多少元?引导学生列算式: 36-8,由个位不够减,引发孩子拆十,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在引导学生探索 36-8 这一道退位减法之前,我先联系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29-7,通过对比使学生 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使 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 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 6-8 不够减怎么办? 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 摆——再反馈,让学生自己探索实质。3.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 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4.是优化练习。注重练习设计中 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等。5.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 识,提高能力。游戏活动的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 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的精神。 节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在讨论 36-8=?时,由于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所以方 法较多,但对算法优化时对基本算法强调不够,致使学生在本节 课中没有牢固地掌握 16-8=8,20+8=28 这种基本方法,所以在口 算技巧方面效果不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机智得做到“收”、“放”自如。 2、本节课“100 以内的退位减法”,大部分学生明确算理,但在口算时速度太慢,原因是没有做好充足的铺垫练习,20 以内退位 减不熟练,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20 以内进位加、退位减还需要 强化训练。  反思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其成功之 处在于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激发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设计游戏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 响课堂教学效率。在上课的开始,设计游戏,有意识地按规律呈 现,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一环节以学生 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学生凭直觉做出判断,人人能 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 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理解知识。二、转变学习方式,强调合作与交流。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找规律内容具 活动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找规律”的 内容不能用“对或错”来简单的判断其正确与否,而是要听学生 介绍“找的规律”有无道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 上,充分与同学展开交流活动,注意倾听同学讲的有无道理,联 系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做出判断,不断地及时地优化自已的数学 知识,在合作交流中获得了发展。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的作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因此,数学 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个案例从主题图------学生 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 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 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 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美和作用,以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