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一、试卷整体分析
从题量和题型来看,试卷大体上与往年保持一致,但是从个别题目的设问方式和侧重考查的内容来看,试卷变化还是不小的。
二、试卷变化
(一)辨别与分析题的变化
今年的辨别与分析题,延续了多年的两人对话的形式,围绕某一问题进行争论。两人观点既有聚焦,也各有立场。但不同的是,今年的辨别与分析题,将每个人常规的“一逗一句”的表述,变化为“一逗一逗一句”。如:“记得牢固,考出高分,就是学好了道德与法治课。”
(二)活动与探索题的变化
1、设问数量上的变化:
2016年活动与探索题,2大题,4小问;2017年活动与探索题,2大题,5小问,其中第12题(渔家乐)设置了3问;2018年活动与探索题,2大题,5小问,其中第13题(崇尚英雄)设置了3问;2019年活动与探索题,2大题,7小问,其中第12题设置了3问,第13题设置了4问。
2、设问方式多样
2019年的中招道法活动与探索题中,设问词丰富多样。如:宣讲……内容;按照……排序;推荐理由;列举……的途径;书写什么内容;打算讲些什么等。设问方式多样,简单明了,旨在让学生更深入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强调学生的践行。从这些设问词的变化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活动与探索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
三、试卷特点
1、重视价值引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道法学科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职责。学科性质决定了道法学业评价必然要凸显德育功能和引领功能。2019年中招道法试卷,第1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已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以及正确选项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旨在引导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第5题“刺猬少年”,避免因敏感而冲动“怼”人,应该怎么做,旨在引导并教会学生学会与父母交往,懂得换位思考,相互尊重。
2、结合时政热点,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法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2019年中招道法试卷中,辨别与分析题第9题,如何才能学好思政课?是“记得牢固,考出高分”还是“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通过判断、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全面看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活动与探索题第12题,“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则旨在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3、稳中求变,设问灵活,注重学生综合素养考查
2019年中招道法试卷,观察思考题的2道大题,从背景材料的选取,到问题的设置,与往年的观察与思考题的设置基本一致,属于常规试题。
例如:
第10题
(1)河南创建“四美乡村”的有利条件。
(2)为创建“四美乡村”,请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第11题
(1)为什么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
(2)要解决目前中小学美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你有什么好主意?
这两个题设问简洁明了,指向性明确,侧重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读取信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然而在活动探索题的设问数量和设问词上发生了些许的变化。设问数量增加,设问词灵活多样,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
第12题,推荐法律并说明理由;搜集案例的途径有哪些等。既考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及掌握情况,又强调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第13题
(1)让学生回答“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内容。
(2)请按“真草隶篆”(从左至右)排列下列四幅图片的序号。
本题所考查的内容并非教材所学知识,而是来自时事政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四个意识”、“两个维护”这些内容出自时政。其中“四个意识”在道德与法治的《说明与检测》(上册)第55页中有提到。如果学生对时政关注度不够,综合素养等方面的积累不足,说明与检测上的某些内容不够重视,导致失分是显而易见的。
四、反思感悟
今年中招道德与法治考完后,考生们一片哀嚎,甚至老师们也感觉有些题考得超纲,或出得不像政治题。虽然题型确实很新颖,但如果我们不把目光仅仅放在最近五六年,而是放在十年以前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会发现今年的试题还是有规律的,备考还是有方向的。今年的河南中招道德与法治试卷总体来讲,有三个"不变",也有四个"变"。
三个"不变"
首先是大的题型没有改变。仍然是单选、多选、辨析、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五种题型,甚至选择题4—8题在具体形式和内容上也没有多少变化,比较常规;每道题分值分布也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卷保持了总体的稳定。
其次是观察与思考题没有多大变化。今年的第10题和11题仍然侧重于对原因(条件)、做法(建议)的考察,延续了之前河南中招思想品德试卷的基本风格。
第三是引导学生关注国计民生。第4题考查扫黑除恶,第6题考查网络规则,第7题考查西藏地区发展,第8题考查外商投资法的颁布,第10题考查乡村振兴,考查的都是国家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地区发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亲社会行为。
四个"变"
一是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对学科综合知识的考查。
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不仅承担着德育功能,而且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对学生人文与社科素养的培育功能。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就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在今年的中招道德与法治试卷中,第1题和第13题第(2)问考查了学生的人文底蕴素养,这两道题还考查了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综合知识;第2题考查了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第3题考查了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并且这三道题一改往年选项每句句式整齐划一的特点,形式上更加灵活,第3题还是最近几年第一次考查图片分析类题;第9题辨析题考查的是学生学会学习的素养,如何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第11题考查的是开展学校美育,实质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美"的素养的具体体现。
二是更加贴近青少年实际生活,更加倡导实践践行。
全卷中关于"五位一体"的考查明显减少,对与青少年成长相关的内容的考查明显增多。第9题考查如何学好道德与法治课,这可能本身就是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能把这道题解析清楚的同学,必须有着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且这道辨析题看着无从下手,其实是变成了十年前那种观点要点比较单一的辨析题,是降低了试题的难度;第11题是对学生审美的教育,这是对应试教育的挑战,指明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第12题侧重于列举,第一问列举法律并说明理由,第二问列举搜集资料的方式,第三问列举宣传法律的时间与地点,实践性强,与我们倡导的法律进校园活动密切相关;第13题(3)(4)与书法进校园活动有关,12题与13题对学校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并要求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三是政治导向更加明确。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事关教育的导向问题。第13题的第(1)问很多老师在复习时没有复习到,觉得不会考这么没有开放性的试题,事实上,这样考也很难说得上超纲,一方面,考查"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两个维护"是明确政治导向的需要,另一方面,这些知识在说明检测中也有明确提到,这不但不超纲,甚至还成功回避了社会上速查资料的围追堵截,还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在中招备考中应当更加注重对说明检测上册的复习与利用。
四是更加突出观察与思考和活动与探索题的区别。
前几年河南中招中观察与思考题跟活动与探索题的具体题型相差不大,甚至很难说把问答题分成观察与思考题和活动与探索题这两大题型有什么必要性。但今年这两种题型的区分度比较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观察与思考题将更加侧重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具体来说重点考查原因、影响、说明、做法等类型的题;而活动与探索题重在考查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和素养,更加注重素质的培育,具体来说更侧重于考查列举推荐类题,活动形式、调查方式、查询方式类题,青少年做法、倡议类题等。
几点建议:
1、要注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要把握政治动向与青少年成长相关的时政热点,注重相关综合知识的学习。
3、要改变思维定式,淡化答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常规题,摸索活动与探索类题的做题方法与思路。
4、要高度重视《说明检测上册》的复习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