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生运算产生错误的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所以,计算教学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其他内容的学
习。因而,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是由小学生概念不清、算
理不明、口算不熟、笔算不准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实,造成学生运算中的
错误,还有很多心理方面的原因,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运算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心
理分析,这样,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把握学生出现错误的一般原因,而且可以有针
对性地制定纠正和防止运算错误的措施及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教学规律,促进
学生运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一、小学生运算产生错误的心理分析
1、感知比较粗略
要进行计算,首先必须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与符号所组成的算式,
即看题、读题、审题。但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征不够精细,比较笼统,而计
算题本身无情节,外形显示单调,不易引发兴趣。由于小学生的感知特点是精力
的,有时还容易产生视错觉。例如,常有学生将 56 写成 65, 109 写成 190 等。
这种把一个数或运算符号写成与它相似的另一个数或运算符号,往往错了也检查
不出,这种视而不见的现象,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越为严重。
在解题的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急于求成,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仔细,因
而获得的表象就模糊,这时感知的错误也会使信息失真。同时,看完、读完题、
算完得数后,由于要把题目、得数或符号抄写在作业本或试卷上,这时由于视觉
迁移又会造成感知上的错误。有时,一道混合运算题,在个别学生手下,几经抄
写搞得面目全非。例如把“1.243×3+3549÷7”抄写成“1.234×3+3459÷7”,
导致了计算上的错误。这说明,学生看数时,不去感知整个的数值,而是只凭数
目的模糊表象来写出。
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从而忽略全面、整
体的认识。例如,由于“0”和“1”在运算中的特殊作用,“凑整数”往往可以
2
满足简便计算的要求。因此,这些因素均会对学生的感知产生强烈的刺激,使学
生在计算时,忽略运算顺序、计算法则,致使计算出错。
当然,这些错误,与教师没有及时辨析,没有通过对比练习,强化相似的两
种算式的区别,也有较大关系。
2、注意不稳定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时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易分
散,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也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现象。由于小学生不善于分配
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运算过程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也有些学生是由于口算不熟,不高度集中注意就会造成顾此失彼。尤其是在
初学一种新的计算法则时,如果相应的基本口算还未过关,不得不时时停顿下来
在笔算之外再做“小笔算”,就会直接影响计算法则的掌握和对计算过程的理解。
其实,即使掌握了法则,如果计算过程一再中断,也难免会使注意的分配和转移
应接不暇而“丢三落四”。反过来,高度注意了计算法则的执行,又可能增加口
算失误。因此,基本口算不熟练,再加上注意的分配及转移能力较差,势必错误
频繁。此外,不少粗心所致的错误,也与注意因素有关。与此相反,也有个别学
生的注意转移过于“迅速”(准确地说应为注意不稳定亦即平常所说的“分心”),
明明在做减法,突然听到同学说了声“加”,或自己想到加法的问题,于是错将
减法做成了加法。还有一类粗心的错误,是由于没有发挥注意的监督功能造成的。
3、短暂记忆较弱
记忆不仅是为储存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准确地提取信息。在运算中,
经常需要发挥短暂(或瞬时)记忆的功能。虽然瞬时记忆在大脑中逗留时间甚短,
仅为 1~2 秒,短暂记忆在大脑中所保留时间也仅 1 分左右,但在运算过程中的
作用是相当大的。由于学生短暂、瞬时记忆能力较弱,不能准确地提取储存的信
息,造成计算的错误。此外,在选择计算方法特别是选择简捷算法时,由于对有
关的方法缺乏理解,没有建立起多层次的中介联系,造成再认或回忆时的困惑,
于是就发生了生搬硬套、似是而非的错误。
4、思维定势干扰
3
在思维中有灵活思维和定势思维,而定势思维在学生的思维中往往占很大优
势。定势是一种对后继活动形成的某种趋势,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的学习。在不变的情境中,有助
于学生迅速地作出,但在变化了的情境中,定势常常阻碍学生找到新方法去解决
新问题。思维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运动”,有时这种思维定势已经停止,但
仍有“惯性”,余波未尽,于是把强化了的思维类推到其他,其消极的一面就会
产生副作用,以定势思维为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先入为主,结果造成一些
错误。在运算中,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老方法、旧法则干扰新法则,
或已掌握的新法则排挤过去掌握得不熟练的旧法则。
在口算练习中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连续几道加法题后面是减法,学生还继
续做加法,连续几道减法题后面是加法,学生还继续做减法。这也说明多项单一
重复练习所巩固的思维方法和运算习惯,有可能形成一种定势,对新情况、新条
件或新要求起干扰作用。
5、情感比较脆弱
在运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
较为陌生,算式的外形显得过繁时,就会产生排斥心理,不能耐心地审题,认真
地分析,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怕难怕繁的心态下进行计算,错误率必定会升高。
以上种种造成运算错误的心理原因并非孤立存在,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
发生运算错误的原因,与计算本身的难点、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教师教学上的
纰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运算错误,都要引起重视。把握了
这些规律,就能进而探索相应的教学措施,并做到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加以防止。
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防止运算错误的措施
防止运算错误,除了重视与运算有关的概念与知识的教学,熟练地进行口算
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外,还要从学生认知心理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患于
未然,尽可能地避免错误的发生。因此,就应当从基础抓起,从平时的教学抓起。
1、重视首次感知
心理学告诉我们,首次感知的材料准确、生动、鲜明,对于记忆的保持和再
现时的清晰程度具有重大的影响。教学实践也使我们获得类似的经验,第一次感
4
知的法则模糊,算理不清,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各种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
往往在短期内难以清除掉。即使设法纠正,总是事倍功半,颇为费劲。如有的学
生初学乘法口诀时,形成了“二六十八”的错误表象,这种习惯的错误会保持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减少运算错误,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性措施就是提高课堂
教学特别是新授教学的效果,利用好学生“先入为主”的记忆优势。教学新知时,
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法则的建立、算理
的探究。一定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即让学生动手、动脑、用眼、
用耳、用口等多种感知渠道协同进行综合性的信息传输,以收到强化信息的作用。
同时,教学时针对学生的感知特点,突出学生容易忽略的部分,加强其刺激强度,
如初学退位减法时,要强调退位点,并用彩色粉笔加以重描,或用多媒体课件加
以演示,以达到强化感知的目的。在计算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准确、生动、鲜明
的首次感知材料,这对于表象的建立,记忆的保持,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2、加强比较辨析
学生的运算错误,有许多是由于新旧知识相互混淆产生的。因此,在平时的
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针对学生易产生感知错误和思维定势的特点,指导他们把
相似的概念、法则、算式进行比较辨析,促进新旧知识的精确分化。
四则运算各有相对独立的一面,又有相互联系的一面,教学时揭示它们之间
的联系并使学生理解,同样有助于精确分化。因为学生在计算时之所以发生各种
错误的联系,正是由于不理解真正的联系。所以辨析区别并不排斥揭示联系。
3、处理好思维的展开与简缩的关系
运算法则以及简便算法的掌握,是从展开的详尽的思维活动过渡到压缩的省
略的思维活动。展开是为了理解,以保证初期运算的正确性。离开了理解和准确,
急于追求思维活动和计算过程的简缩,就会给各种错误意识以可乘之机。因此,
在学习了计算法则后的初期练习,学生的思维活动应该是展开的。这一方面可以
通过口述表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计算过程的书写来反映。把思维活动的过程详
尽地展开了,学生懂得了道理,知道了推导的方法,就为理解和掌握法则打下了
基础。随着学生理解、掌握法则的不断深入,再逐步压缩思维的过程。
4、处理好数学规律、思维和操作的关系
5
运算定律、性质、法则和公式都是学生运算的依据,在运算的过程中对学生
的思维和操作都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要注意使教学规律、思维与操作协
调一致,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防止将笔算归结为数字的搬弄。此外,
对学生来说,防止运算错误的最佳措施就是自觉地用算理指导计算,随时清醒地
意识到什么样的数进行哪一种运算。为了培养这种自觉性和清醒的意识,应该及
时向学生提些问题,这个算式的特点是什么?怎样算更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
算?等等。
5、培养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力是保证计算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关键。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
有意注意,如将视算练习题改为听算练习,就是增加学生注意的紧张度。另一方
面,应加强对学生注意的分配及转移方面的训练。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
在同时进行两种活动中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需要以集中的注意力去观察思考它,
成为注意的中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对运算的难
点,做到分散练习,集中突破,逐步加大难度,培养学生逐步达到注意的合理分
配。将注意集中在某一难点上,逐一突破,再综合各种情况进行练习,不仅便于
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法则,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算时注意的分配与转移。另外,要保
持稳定的注意,还应该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单调的活动很难使注意持久。因
此,练习形式应多样化,如口算抢答、判断、选择、改错、计算中的小竞赛等等。
6、及时反馈强化
所谓反馈,是指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心
理学的有关研究指出,反馈对于技能的获得具有强化效应,反馈越及时,则效果
越显著。这是因为学生在练习之后,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迫切希望了解自己努力
结果的心情。因此,及时反馈他们运算中的信息(错与对),就会产生一种激励
作用,促使他们按照被肯定了的运算过程进行后继练习。同样,错误的计算一经
指出,也会引起警觉,促其反省。由于错误的计算过程还记忆犹新,因而比较容
易意识到错误是如何发生的。有关研究表明,学生自己改正错误乃是最有效的反
馈强化。所以说,及时反馈,强化运算过程中正确的联系系统,具有预防和改正
运算错误的双重意义。
6
纠正和防止运算错误的发生,还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加强思想
教育,明确计算教学的意义,以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计算兴趣。同时还应重视培
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如:认真审题习惯、仔细计算习惯、自觉检验习惯、规范书
写习惯。在计算过程中,要加强责任感的培养,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时,要教育
学生不怕麻烦,不怕困难,记录错误,自觉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不把计算错误
笼统地归咎为“粗心大意”。教师要严以律己,为学生作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
做到的,教师在板演时都应作出示范,成为学生的楷模,并在学生练习时耐心引
导,严格要求。
作者: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黔城镇红岩中心学校 曾庆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