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评课材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评课材料

ID:532120

大小:8.8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评课材料刚刚听了王xx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3课《钓鱼的启示》,颇有几分回味。教师能站在人生的高度、道德启迪的角度去解读课文,能够从阅读的本质规律入手、在大语文观的引领下去思考教学,整堂课抓住了一情、一理,以读带讲、以读促思,情理交融、深入浅出,紧扣人物的情感变化,实现了心与心的交汇碰撞,上的真实、扎实。下面我具体谈三点收获和两点思考:一、把握文体、突出重点《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借事喻理”的文章,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关注两个重点:一是把握事件,二是领悟道理。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就非常睿智,恰恰就抓住了这个文体的特点设计教学,通过“归纳内容、理顺关系→问题引航、明确思路→品读解惑、领悟道理”这样三个层次带着学生一步步走进课文,展开思考,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体悟“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而作为第一课时阅读,王老师很好的把握住语文阅读的核心,就是学生的阅读兴趣。整堂课抓住一个“读”字,以“情”为纽带、以“美”为突破口、以“思”为核心、以“钓鱼、放鱼”这一经历感受为源泉创设了一个感性的情境场,也创设了一个认知矛盾冲突,然后让学生反复与课文见面,一读正音检查;二读了解大意,引导质疑;三读品词析句,激情悟理。并在读文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激活文字,让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有形的画面,引发他们独特的思考,层层剥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逐步升华主旨。二、找准目标、围绕主线王老师课堂第二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目标准、主线明,简洁明快,突出重点。注重了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有机结合,不断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阅读感受和理解能力。课堂上,王老师以“钓鱼、放鱼、悟理”为主线,以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变化为暗线展开教学,并沿着这根情脉开展对话,情中有理、情理交融的实现了深度阅读。与此同时,教师讲求教学方法,注重落实语言训练,基本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三、关注学情、学法引路“读书贵有法”,我们看到整节课,老师都依据学情不惜花费时间,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的进行语言训练,习得学习方法,值得肯定。《2013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一个调整就是把“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王老师这一点做的比较突出。在阅读之初,整体把握处,教师开篇名义,引导学生通过“抓主要事件之间的联系概括课文大意”、“结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大意法”、还有“结合板书概括大意的方法”三法并举,实现了对课文大意的整体把脉。然后通过创设问题冲突,“我和父亲为了钓鱼而来,为什么钓到鱼父亲还让我把鱼放了呢?”这一核心问题引领全篇学习。为了深化理解,教师进而追问“我愿意放鱼吗?”学生借助“阅读批注”畅谈感受。有的抓人物语言,教师就通过“句式对比、读出语气” 的策略捕捉人物心理; 当学生抓住主人公动作、表情时,教师就即时运用“给课文补白”“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比如:当学生说到,“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在这句中通过“乞求”一词,可以看出我不想把鱼放走。教师追问:那他乞求的目光在对父亲说什么呢?生1:爸爸求求你了那么漂亮的大鲈鱼我不想把它放走。生2:爸爸算我求求你了,又没有别人看见你就别让我放了。生3:爸爸,这可是我第一次自己钓的鱼啊……这一过程再现了学生多元的视角,真情实感的流露出学生的原思考和原认知,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联系生活体悟、根据真实情境展开联想的综合学习能力。把学生的情感体悟不断引向深入。还有的学生抓住主人公心理描写来体会,这时教师就“移情造境”,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实现师生情、文本情、作者情的深度对接,将作者“从钓鱼到放鱼这一心理情感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里,教师力求和学生展开深度对话,寓教与无痕,其实如果能适当的小结一下学法也许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策略的选择处理上,我说两点:1.在表达“我”不愿意放鱼时,文章用了一段非常简洁有力的语言描写“爸爸,为什么?”课上王老师采取了“句式对比”的方法“爸爸,为什么呢?”两句话对比的意义何在?无非是突出疑问句和答在文中这个设问句的表达效果不同,而不能突出人物内心的想法和不满。如果我来教学,可能这样设计,我          地说:“爸爸,为什么?”,通过拓展一个词语,能迅速拉近学生与文中主人公的距离,立体的表现出文中“我”的内心活动和思想状态、情感表现,学生可能会填“不满的说、愤怒的说、焦急的说、庄重的说、激动的说……”再让学生带着这些表现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读读这个句子,一下子就让教材丰满起来,也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教学就更有张力了。2.“好大的鱼!”这句话的指导朗读上,教师说“表现鱼的大,鱼——要声音拉长”。我们说。阅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孩子带着惊讶的语气读,是短促的;带着惊喜的语气读,突出“好大”这个重音;如果表示喜不自禁、想呼叫父亲看,则又是另一种语气。而人与人的表达方式、情感体悟都不同,所以阅读时,还是建议更加尊重孩子不同的情感体验。只有联系上下文体会不准确时,教师才有必要纠正。接着我说两点思考——一、关于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教师教学意图很好,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果把控再适度些、再放手些,真正还学生以话语权,“以生为本”,真正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课堂就更好了。具体说就是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要让学生充分表达、充分体验、充分朗读、充分争辩、充分评价……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平等对话、情境激励、主动参与、充分交流、和谐互动。与此同时,教师要善导。导在创设意境氛围上、导在目标引领上、导在点题明旨上、导在教给方法上、导在情感升华上。如果教学精巧、学生精彩、教师精妙,那就是一堂精彩绝伦的好课了。二、课时内容的把握作为五年级阅读教学,这篇文章分两课时教学。每一课时要达到什么程度,完成哪些内容,需要我们共同探讨。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的教学价值不仅在于通过学习明白一个道理,更在于透过那些生动的描写、细腻的笔触,你收获了哪些阅读体验、获得了哪些阅读方法、习得了哪些语言运用、语言表达的技巧。学生学过之后,听、说、读、写这些技能有哪些提升?基于这个认识,我觉得第一课时应该围绕“我为什么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全面学习,理清课文内容,学生读懂读通,对课文揭示的“道德抉择”有自己初步的理解和感悟。第二课时,基于对文章表达方式方法的学习,继续深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然后通过续写仿写等小练笔实现语言训练的综合提升。这样循环往复才能使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色彩,还课堂以无限生机!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