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评课稿贾同文老师的课《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紧紧围绕歌曲的主题,以审美为核心,精心建筑探究过程,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很好的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教学实践”等教学先进理念,让本人获益匪浅。先把“闪光点”总结如下:一、对教材挖掘得深入到位。《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叙事性很强的歌曲,歌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妈妈的热爱之情,所以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启发培养尤为重要。贾老师能充分汲取教材的“精华”,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培养,让学生在歌曲中既得到情感陶冶,也在从中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的辛苦,通过欣赏《妈妈宝宝》来体现出妈妈和孩子的爱,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导入歌曲学习。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她又引导学生听歌曲说出歌曲的情绪,声音,速度,在进行教学时把握歌曲深情,轻柔,安宁的基本情绪,启发学生仿佛妈妈就在你的面前,合理的想象不仅渲染了歌曲的情境,表达了歌曲的情感,而且使学生对歌曲的艺术性,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用轻柔的歌声完美唱出妈妈的一片挚爱和真情。二、教师基本功扎实。没有好的教学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课,尤其是对我们专业性更强的音乐学科来说,要求就更高了。贾老师的课堂语言、教态等方面的能力无可非议,在演唱方面的专业基本功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正因为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才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尽情感受、发现并表现音乐的美。三、教学活动的目标导向性明确。教学目标的变化体现了新课改最大的价值取向。以往教学目标比较单一,过于注重基本技能,比较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隐性目标。本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学”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起优势,让学生在音乐的快乐体验中参与学习。当然,有人说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的歌曲学唱环节时间有些少,唱的不够,导致好些学生唱的不熟,教者注重环节的进行,忽略了教育学的方法灵活,学生学的过程显得有些走过场,这是我们大家需要共勉的。 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能看出学生喜欢唱这首歌,但课件始终没有出现歌词,导致学生想唱,不会唱。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应让学生记住旋律或会唱歌词,我觉得这部分应让学生看歌词演唱。 还有在学歌曲结束之后,歌表演环节,老师让学生互扮妈妈和孩子,这种角色的转换,学生一时适应不过来,容易投入不进状态,所以我觉得应该老师先和孩子来表演,把学生带入到感情里。再由学生之间互相演,这样效果会更好。总的来说这节课是一节完整的课,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以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