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本组课文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景色和生活,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之情。但每篇文章的写法各具特色。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们根据大多数孩子对农村生活不了解的特点,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三是结合综合型学习让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乡村田园景色,到实际生活中再次去感受,去领悟。一、反思教材新教材的优点是改变了老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倾向,强调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材还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改变了老教材习作的独立性,而新教材的习作是与口语交际融合在一起的。这样对提高学生的习作大有好处。同时,这册教材也存在不足,例如:《语文园地六》的习作,让学生写田园风光或乡村景色,对大多数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来说,缺少对农村的生活体验,只从书中了解是远远不够的,给孩子的习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教材在编写时要因地制宜,找出适合农村或城市不同地域的学习内容。二、、反思教法和学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改变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传统教法。在教学中采用的“先学后教”形式,课堂中“三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理念,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动脑、动口,加之教师适度的引导、点拨、强化,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三、反思本单元教学中的困惑1、教法与学法的困惑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但在合作的过程中,一些后进生坐享其成,只等优生的答案,不愿意思考,这样可能会导致“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状况。小学语文课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例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某一段,再如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表面上看,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有时是走过场,缺乏实效性。再如,在本单元教学中,在小组汇报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指导什么,教师出现了“放而不收”的现象,处在被动地位,这样的教学怎么能有益有效呢?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就让出主导作用,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时没有把握好教与学之间的“度”。2、作文指导与学生写作的困惑一提起作文,多数语文教师都有同样的困惑,作文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才能会写,指导细一点吧,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都差不多一个内容,不细指导,差一点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下手。可是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中心环节。对学生来说作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的确,提高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难在一朝一夕完成,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在作文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1)让学生养成看书的好习惯让班级的图书角发挥作用。每学期我都让学生每人拿两本以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到图书角,大家换着看。书的内容不要限制,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有人喜欢“大江东流”;有人喜欢“小桥流水”。个人有个人的兴趣,个人有个人的口味。我们不必强求一致,只要有益的,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无害的都可以。看什么书都增长知识。(2)让学生多积累语言在于积累。让学生每天积累一个成语,一个名言警句或一个好的片断,随着时间的拉长,积累量逐渐增大。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就丰富了,写作时就有话可说。(3)把每篇课文当作一篇习作的例文来分析教师要告诉学生,老师领你分析课文,实际上就是在教你学写作文。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清晰地知道作者的写作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是怎样写的。这样就为他们自己动笔写时,屡清了思路,打下了基础。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在不断磨砺中取得点滴的进步。教学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唯有目标坚定,脚踏实地,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