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三次教学反思 有幸参加区里组织的“第二届新教学方式优质课展评”活动,讲授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说说两次试课和展评后的感受。【第一次试课反思】 学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让我们了解到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越来越多。课上,我紧紧抓住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一词,引导学生质疑:如互联网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等等,进入初读课文的程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在完成初读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不同层次的读,感悟“互联网”的奇妙,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上课时,我主要抓住国际互联网的三个特点来教学。一是“大”。让学生在第二小节中找到能表现国际互联网“大”特征的词语,读出“大”的感觉。接下来要解决国际互联网的工作原理,这需要学生明白这个“网”中的“线”其实就是电缆、光缆和无线电波。因此就能归纳出它的第二大特点:“快”。课文举了一个例子正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速度很快,让学生理解“地球村”的含义。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多”,国际互联网的作用多。课文用了整整一个自然段来写,也没有能详尽地描述。学生通过朗读,知道了国际互联网的作用,有很多自己知道的,还有很多自己没有听说过的,不能了解的。通过讲解后,学生对国际互联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第二次试课反思】 第二次试课在四二班,整体感觉很不好。较第一次试课,教学内容上有所改变,把大家整体去找国际互联网三个特点分别分给了各个小组,但效果显然不好。首先,时间把握不到位,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只讲了三分之二。原因有以下几点:1、微课堂占用时间长,导致孩子们视觉听觉疲惫,到微课最后部分有些难不住性子,但微课堂短时间的使用倒是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和课堂积极性;2、学生回答问题用时太长,似乎是孩子们并没有听懂说明方法的批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其次,学生不能完整的把话说清楚,虽然在课堂上一再强调把话说完整,但总是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学生不会自己把话说完整;3、把国际互联网三个特点分给各个小组,但学生在找的时候并没有按照自己所分的特点进行批注,这也使我觉得我把一篇课文给分的“四分五裂”,缺少了整体性。所以还是要让学生整体感受文本,从三个特点整天感受国际互联网的奇妙。【公开展示课反思】一、新的信息手段辅助课堂 教授本课使用了“微课堂”这一新的信息手段帮助学生回顾常用的说明方法及运用。学生在三年级时接触过说明文和说明方法,微课堂可以使学生从初步了解逐步转化为基本了解说明方法。同时,微课堂中以闯关的方式进行讲授,也可以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二、批注式阅读引领学习 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基础,也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学生在三年级时接触过说明文和说明方法,对于理解课文中表现国际互联网“大、快、丰富”句子并不困难。但学习说明文的批注方法对学生有一定难度,虽然在课堂上我先给学生做了一个示范,但让学生总结说明方法批注的步骤时还是没有说正确。归根结底,在做示范时,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不深入。因为说明方法批注的步骤在总结时不流畅,所以导致后面一小部分学生在做批注时没有圈出关键词。今后教学中,应当把握文本,把示范做扎实。三、拓展阅读巩固教学效果通过对课文中说明方法批注的学习,学生对批注方法有了一定掌握,这时我乘胜追击,由“课本”向“课外”延伸。出示与课文文本类型相同《西藏》这篇说明文,让学生运用刚才的方法自己阅读,既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也能及时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在之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但由于时间的缘故,没有机会让学生当堂汇报自己的批注,但课下我让学生又进行了交流,较之前对课文的批注,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思考实践,力求使学生早日掌握更多的批注方法,达成高质量个性化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