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教案
学习内容: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学情分析:
学生对新教材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对教材每个单元的内容,每个学生的关注点又各不相同,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先让学生对教材有个整体的了解,再针对每个孩子所喜欢的单元话题进行交流,让孩子对新学期的知识充满期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目标:
1、了解本册书的内容,让学生对教材有个系统性的了解。
2、了解本册教材的课程安排、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以及我们的学习评价方案,有针对性的学习。
3、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重点:
了解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愉快的暑假已经结束,我们迎来了新的学年,很高兴和大家又见面了。在一年级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的内容,那么这个学期我们将要学习什么科学知识,做什么有趣的实验呢?你想知道吗?
给大家5分时间,看一看我们的新课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新课本包含几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2、想一想、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单元的内容?你知道哪些相关的知识?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小组交流)
3、你希望我们以怎样的形式开展活动?
二、课程纲要分享
通过看新课本和同学间的交流,我们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以及我们的学习评价: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内容
课时
课程内容
课时
开学第一课
分享课程纲要
1
磁针与南北
磁铁有两极
1
准备单元
这是谁的脚
1
两极指南北
1
变幻的天气
变幻的天气
1
两极相遇了
1
天气的影响
1
动物的生活
参观动物园
1
天气大转盘
1
动物觅食
1
动物小侦探
1
小小游乐园
滑梯
2
反思单元
竺可桢爷爷的故事
1
跷跷板
2
期末综合评价
2
秋千
2
单元学习目标:
1、《这是谁的脚》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初步体验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
2、《变幻的天气》是二年级上册第一个综合探究单元,是对学生“处理信息”能力进行落实和强化训练的第一个单元。
知识目标:
14.1-1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14.1-2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生活中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 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 讲述自己的观点。
STSE目标:知道人类是受自然环境影响的。
3、《小小游乐园》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工程与技术”领域的第一单元,也是低年段对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培养的第二个单元。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等信息。
科学知识目标(工程技术领域):
1.2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17.3-1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
17.3-2 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17.3-3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18.3-1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18.3-2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科学态度目标:能如实讲述事
4、《磁铁与南北》单元延续一年级的磁铁相关知识,继续深入探究磁能的相关内容,是本册第三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探究要素训练重点: 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知识目标:
6.5.1-3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
6.5.2-1说出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
6.5.2-2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能按要求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5、《动物的生活》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第四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单元。探究目标重点是“得出结论”:“在教师指导下,有利用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知识目标:
7.2-2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9.1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有利用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6、《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作为本册的最后一个单元的“反思单元”,是在前面几个单元学生经历了多次“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活动的基础上,对这两项要素活动进行回顾和反思,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过程,反思自己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经历,增强探究意识,提升探究经验。”
学习活动安排:
1.以2人为单位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各种观察描述以及搜集证据活动。
评价方式:
本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70%,结果性评价占30%,以等级制呈现。
一、过程性评价(60%)
过程性评价= 课堂评价(30%)+作业评价(30%)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课堂评价(30%)
学习用品摆放整齐,爱护并科学使用教材;
能按要求准备实验材料;
懂得倾听与尊重,无影响教学秩序行为。
A.好 (15分)
B.比较好(10分)
C.一般 (5分)
认真参与各项观察实验活动,能做到规范操作、活动声音小;
能积极描述观察结果,交流时能面向多数伙伴。
A.好(20分)
B.比较好(15分)
C.一般(10分)
活动后能整理实验器材,无丢失、无破损、会分类。
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作业评价(30%)
1.活动手册记录真实,书写认真规范,按时完成。
A.好 (15分)
B.比较好(10分)
C.一般 (5分)
2.能认真、按时完成各项课外观察活动。
A.好 (15分)
B.比较好(10分)
C.一般 (5分)
二、结果性评价(40%)
以学期目标为考核内容制定期末测试卷,取其成绩的40%计入总分。
综合等级确定:
优秀——90分(含90分)以上;
良好——80分(含80分)以上;
及格——60分以上(含60分);
不及格——60分以下。
备注:若学生最终等级为不及格,可以在教师或家长辅导之后申请补考一次。
三、分享总结
同学们,相信通过今天的分享,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一定会对我们本学年的科学学习之旅充满期待,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迎接新的挑战,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