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这节课属于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寓意”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体会到了寓意才能说明这篇课文学懂了,因此在处理课文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和丰富的情景设置促使学生理解。课文篇幅不长,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为主,因此读好对话,读出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便尤为重要,道理就藏在两者的对话中。在授课时,对第一段进行简略处理,让学生在本段中主要了解青蛙和小鸟的位置,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明白“沿”的意思并能适当结合生活实际列举“~沿”,例如:床沿、河沿等。对2-7段进行详细学习,学习形式以学生自主思考为主,教师启发引导。首先通过默读环节,培养提升学生的默读能力,同时寻找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根据对话的发展顺序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次对话中,让学生明白小鸟飞来的原因,读好青蛙的“问”。第二次对话中,让学生体会到青蛙的不相信,学会抓住关键字词体察青蛙的情绪以及明白青蛙对于天有多大的观点,指导读“别说大话了”和“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两句,尤其是反问句,指导学生和陈述句做对比,加深理解。还要了解小鸟眼中天的大小即:无边无际,能够说出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的原因并能用无边无际形容别的景物,实现课内外的链接。第三次对话中,突出青蛙的“笑”和小鸟的“笑”的区别,从青蛙的“笑”中总结出它的自大、目光短浅,从小鸟的“笑”中体会它的无奈,进而指导学生带着理解读两者对话。为了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寓意的体会,专门设计“分角色朗读”,学生积极性很高,在读中体验快乐,懂得道理。课文学完后,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学到了什么,体现出语文源于生活由回归于生活的道理,让所学有“用”。本节课,整体来看上课效果较好,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学生的理解到位,都能说出较准确的理解,明白不能像青蛙一样目光短浅、不能自大,不能做井底之蛙。但也有一定不足,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改进,提升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注意课文讲过后的整体回归,以便达到巩固效果。本节的设计及讲解也让我对“寓言故事”类的课文讲授有了更深刻的感触,“寓言故事”的语言大多较为精简,道理有时较为隐晦,所以让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寓意始终是一个难点。那如何将寓言故事类课文简易化又不影响对其寓意的理解,便是作为教师要思考的,我想不妨尝试:1、将平淡的语言趣味化,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2、将精简的语言丰富化,方便学生读中理解。3、将短小的篇幅故事化,简化学生的认知逻辑。4、将深刻的道理生活化,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其实各种课型的课堂上,教师都应给予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教师则做好引导,多发问,通过发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理解文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说自己的理解,同伴们的观点碰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少讲但不是不讲,学生多说但并非无边际的说,一切“将”和“说”都指向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深入浅出的讲解,但最后一定要回归课文本身进行精神、文化层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