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课是经典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的故事性很强,充满了童趣,孩子们非常喜欢。 备课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前面的备课教师在课堂拓展延伸部分,补充了很多关于青蛙的科普知识,我们在备课中将其删除了,原因是这些属于非语文性的内容。我们应该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去挖掘课文中能够发展学生语言、提高学生阅读 能力的训练点。用华东师范大学吴忠豪老师的观点来证明,就是关注语文教学中的本体性内容。 教学前,我认真地查阅了教学参考,我觉得教参中提到的文中几个自然段中类似的叙述结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这是作者讲故事的密码,找到了这个密码,自己也会成为讲故事的高手。于是,让学生说小蝌蚪身体的变化,在课文中哪里找到的?相关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找出来,放在一起读中感受作者叙述的方法。然后呢,怎么讲故事?遇到了xxx,问xxx,答xxx。这种发现,就是阅读能力的提升。当然,有了这样的发现,学生也就会借助插图来复述课文内容了。 这样的课堂,表演少了些(“迎”“追”“游”等词语,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但是却抓住了语文最本质的东西。我认为是教学中应该坚守的! 开学第一课,有些孩子还没有完全适应课堂,不能主动参与教学。字词的处理没有在课堂内完成。今后教学应注意,在关注语文本质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