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精度课文,学生对课文所反映的内容是陌生的,因此在学习内容之前需要对人物和时代背景进行一番介绍。根据以往的做法:我大包大揽,一切亲力亲为,“等一切做好了,学生等着吃”就可以了,也就是学生吃我嚼过的馍。就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如果不是资料特别新奇有吸引力,他们往往听不进去,对学生的学习帮助不大,可以说自己出力不讨好,原因是高年级的学生,这样的事情他们能做了,他们巴不得自己有一试身手的机会呢!既然有了这样的机会了,何苦自己再多此一举呢。自己省事让贤,全班受益,两全其美啊!于是,在学习本课之前,布置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查阅资料,了解李大钊是一个这样的人?他的革命事迹有哪些?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查阅之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选出优秀代表在全班交流,为同学们学习本课解疑释惑。因此,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各组的代表汇报自己查阅的资料,这样学生就打通了李大钊与我们的时代隔膜,打通了那个时代对我们认知的隔膜。接下来学习课文,学生会与作者对“父亲”有几乎一样或相同的感受了。此可谓之砍柴之前的磨刀之功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就顺风顺水了,创设情境,调动兴趣,激活思维,体验情感。抓住本文重点,即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引导品味分析,入情入境,抓住关键词句,采用换词或换句的方法点拨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去与文本对话,感知人物,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李大钊同志的缅怀、崇敬、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较好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