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本科新生开学典礼致辞(教师代表)各位老师和同学,大家好,我是物理学院教师宋xx。我2006年留校任教,2015年第一次在学院任拔尖班班主任,最近两年当作两次学业导师。我很荣幸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代表大类学业导师参加开学典礼。自从从事相关工作以后,我就想问自己,也一直在考虑几个问题,我选三个谈一点自己的认识,讲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1. 大类招生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学业导师有什么用?大类招生以后,对于数理类,我看到物理、数学、天文和大气的学生们在大一阶段交叉在一起,任意选课,获得了专业上的解放。大家公认:我们国内的培养制度高中压力很大,都在集中进行课业学习,很多同学填报志愿有一定的盲目性。经过大一一年大类的培养,我们能够让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喜好,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及时调整,从而进入专业学习以后保证了从事本专业学习的意愿。我觉得,这在90后00后的培养非常关键,这事实上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最核心的准备。但是同时大类招生也意味着在大一要解决很多事情,意味着比传统专业式培养更多的压力,学生容易产生失焦带来的焦虑和困惑,从而把大类培养的一番好意变成一开始就掉队。所以,我体会到大一专门选派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大类招生和培养以后必须实施的一个举措。所以我个人体会,作为学业导师的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科,了解自己,协助学生指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当然进一步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并且为学生提高学业学术发展的资源。2. 导师在指导专业选择时是否就放任自流?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趋势,在把教师变成学生的服务员。给大一的学术配备一名导师是不是配备一名懂专业的服务员呢?我个人觉得,这样是不对的,这会影响我们的学风,导师应该是服务与干预并重的,手和脑都要有。如果服务就是提供资源、出苦出力的话,干预就是要有清楚的态度。大一学生本来就容易混乱,如果我们再暧昧不清,对于学生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就像学校规定的一样,学业导师在与学生沟通中一定要保持清楚的态度。在专业分流上也要有清楚的态度和干预的准备。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专业并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对如何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比较茫然。网上就有消息说有的学校的学生会扎堆选择一个该校并不是最强和最优秀的专业,只因为大家都说这是个热门专业。从对学业导师的作用来理解,我认为应该充分的让学生理解到各个专业是什么东西,南大的核心优势在哪里,自己的长处是什么,如何能让自己受益,避免学生仅仅因为热门而盲目选择一些专业。3. 大类培养会不会让学生变得很不扎实?降低专业能力的要求?我看到网上一个流行的说法是:大类培养的弊端是课程的广泛涉猎必然造成课程学习的粗浅,所有学科都学,但是都学得不深不精。这个看起来符合我们的一般预期。但是从两年和大一学生相处的体会下发现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大类培养以后学生的课业其实反而更重了,大类培养的结果是从更多的方面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学生们自觉的从更多方面来提高自己。这些都是我个人从事导师工作中的一点浅见和分享。很高兴看到自2019级本科生开始,南京大学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不只是大类学生,全校各个院系都给新生配备了新生导师,也不只是新生,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学术、创新创业各个方面,也配备了导师。作为大学教师,首要责任就是教书育人,除了课堂教学,担任新生导师增加了更多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这是一种自豪的责任。而我非常荣幸又一次担任了数理大类的新生导师,我希望今年能够取得更好效果。也祝愿每一位新同学,都能从自己的导师那里收获知识、技能、关怀、帮助,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