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出游》教学反思本学期国学课程六年级教学内容为《史记》与《资治通鉴》(选),第一课上了《始皇出游》一文。文中写到秦始皇为求长生不死寻仙问道的出游经历,诗歌鉴赏中也选取了《焚书坑》一首,使人感受到秦始皇对中华文化造成的空前破坏。古来君王的内心也有凡人一面,留取功名也是自然之举。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写的一篇散文《与时间有关》,也许契合了教学过程中的某种心境,与大家共享。与时间有关初见西安,古色的城墙赫然入目,古朴、庄重,以其独有的轩昂气质让人很快注意到它。长安古道,已无西风瘦马;车流不息,已无昨日剪影,然空气中好像还漂浮着过往的悲喜,叠藏着历史的味道。十三朝建都长安,历史这样垂青于此,创造历史的英雄太过眷恋于此。自秦伊始,大一统的格局为大势所趋,更是勃发的君王霸气使然。历史是男子的故事,战争是流血的情节。从韬光养晦到海内定一,起初的秦始皇甘于躲闪在时间的流里。他沉得住、压得起,所以他是千古一帝。因为怀揣信仰,他似乎没有输给时间。然而,老之将至的悲凉将其在某一天惊出一身冷汗,那么,求精问道,寻访仙踪,不惜一切代价挽住时间的脚步。一想到死之将至,皇帝便方寸大乱,大把大把吞食灵丹妙药。于是,历史存有一说,秦始皇殁于重金属中毒。好吧,都来陪我,寡人太孤单!杨新满老人无意的打井之举让沉睡千年的历史渐渐苏醒,宏伟的兵马俑让我们看到了秦始皇苍凉的内心。时间创造了王者的荣耀,也留下了光华逝去后的荒芜。向天再借五百年又有何用?康熙不必追问;曾拉弓射雕的少年又何必恋恋风尘?铁木真颓然垂下了那双拓疆无数的手。英雄不问出处,他们目空一切,唯一能打败他们的没有谁,唯有时间。一切都与时间有关。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心桥上,时间又似乎没有了流淌的性质。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不知道为何玄宗对肥美的杨氏女子情有独钟?我想,一定是在历史的某个瞬间,时间创造了这样一次相见。玄宗精通音律,朝中知音难觅;贵妃翩翩霓裳,在那个时刻恰与之相合。贵妃之舞 ,玄宗最懂;玄宗情怀,唯贵妃能解。这一切都是时间流转的暗合。因为这样的时间定格,开始了关于爱情的美丽剧情。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白居易大概亦是一个情痴,才懂得时间的意义。红颜不再,玄宗已经不再是玄宗。在梦里,与佳人不期而遇,时间仿佛又回到昨日。时间是很残酷吗?如果没有时间的悲剧,又怎有梦回唐朝的喜相逢?在文学里,似乎只有悲剧才更有美学价值,无论悲与喜,时间成就了世上最美的风景。而张艺谋,从艺术的视角,将这最美的风景穿越了时空以另一种方式再现,在1300多年之后让我们与《长恨歌》相遇。踏着方砖拾级而上,登临明代城墙。城墙的宽度大于高度,可以感到无法撼动的厚重。在血雨腥风的长河里,它屹立了600年。每一次的加厚加高,帝王不都是希望留在他的王朝的时间更长久一些吗?欣然骑上自行车,行驶在城墙上,车轮前进,滚过不平的石头路,自然联想起那些滑过的历史的岁月。600年前,在君临天下的时代,皇帝和筑城守城的兵士是否有这样的想象力:600年后,我们这些骑者,正以另一种方式行走在他们苦心营造的堡垒群,而时光,早已颠覆了那个他们希望永久停留的王朝?时间会改变一切,皇帝,或是平民。我们都该懂的。从城墙上下来,乘上地铁。移动屏幕上正播放着张艺谋先生的最新力作《归来》的花絮。艺人很动情地演绎着“无声的岁月飘然去,心中的温情永不减……沿着那岁月留下的路,相会在如烟的昨天……”。看来,时间是文艺永恒的主题,从《长恨歌》到《归来》,老谋子导演了一个个关于时间的故事。时间都去哪儿了?很多人在唱着今年最流行的旋律,关注着这个在某一天突然被捡拾起来的的哲学问题。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或许,时间没有去哪儿,时间只是一种状态,活着就是最好的证明。 古城西安,给了我一个关于时间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