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理想的风筝》教学案例
平遥县十九街小学
背景分析:
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变革。素质教育还未彻底落实,核心素养教
育又再度出发。教育界对这个来源于西方的“核心素养”,怎样在中
国生根开花,怎样贯彻落实到每个学科教学中去;怎样贯彻落实到每
一节课中去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在研究探讨。而对于我——一线教育工
作者而言,值得学习深思的是我的每一堂课怎么上才能达到目的的实
心操作。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
关键能力。这是学生面对未来世界发展和自身发展的挑战,如何把核
心素养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这是我每天备课和上课的核心任务。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
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
文素养等。
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
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在我循循善诱的引导下,在语言文字的
熏陶下,在文本春风化雨般的滋润下,潜移默化地学会读书,学会做
人,学会交际,学会写作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以下是我执教的《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也是我在核心素养的
大背景下,进行的一次尝试和研究。
案例描述: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
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
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
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
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初读课文,我不禁为作者细腻感人的笔触和刘老师坚强乐观、爱
生敬业的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其中多处出现的细节描写,更突出人物
高大的形象,不失为一篇写人的好文章,我感到在教学中不单要在感
悟文字的同时走进人物的内心,更应让学生从细节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和感染,品味语言的精妙与魅力,学习老师的乐观与坚强,并不由自
主地运用语言真情演绎。从而将核心素养落实进语文课堂。所以我将
本课的目标定为:
1.聚焦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品言行,悟细节。
2.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浓浓的
深厚情意。
3.树立崇高的理想,对生活充满乐观开朗的态度。
4.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细节描写的写作方
法。
教学重点:
1. 向刘老师学做人:做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的人
2.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向苏叔阳学作文:领悟作者从不同角度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
形象。
一、巩固字词,回顾主要事迹。
1、复习生字词语。(展示课件)
⑴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风筝、连翘花、哽咽、慷慨激昂、气喘吁吁、翩翩起舞、扶摇
直上。)
(提示:“连翘花”的“翘”是多音字,在这里读“qiáo”; “哽
咽”的“咽”,这里读“yè”,指悲哀得说不出话来。)
⑵指导写字:“风筝、哽咽、翩翩起舞”,订正“翩”别多一横,
“舞”上面有四竖。
2、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
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3、(出示作者的照片)这就是热爱生活、渴望激情的苏叔阳。他
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
出示:(生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
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
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4、师引入: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让作者三十年都难以忘怀呢?
让我们深入文字的内部去寻找答案。还记得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
哪几件事吗?
生:谈腿疾 写板书 放风筝
5、这三件事中都有感人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现人物
的灵魂,是读者感悟人物的抓手,更是我们解开谜团的钥匙。这节课
我们就去学会抓住这些感人的细节描写,品味人物,感受作者表达的
情感。
二、品读笑语,激起情感的涟漪。
一个人的语言最能反映他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课文聆听刘老
师的语言!
⊙语言一:笑谈“丢”腿——学生朗读刘老师的语言。(第 4 自然
段)
⑴从“笑谈”背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从中看出刘老师是一位乐观、幽默的老师。(板书:乐观、幽
默)
⑵抓住刘老师的语言指导朗读。
⑶引导学生体会:
①刘老师是笑着谈到自己残疾的身体,作者和在场的每一名同学
听后,他们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出示:
教室里升腾起一片( ) ,是因为 ( )。 但笑过之后,
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 ( )的感情,是因为 ( )。同
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
③这淡淡的同情与理解在学生心中渐渐地油然而生,你从哪个词
感受到的?——泛!体会“泛”的准确性,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
情感。
④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师:在这简单的一句话中描写了学生心中不同情感的微妙变化,
这就是细节描写。
⊙语言二:“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怎么喊?你来喊
(生读)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还不够,你再来
(生读)女生读、男生读,咱们一起来(齐读)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生:坚强 乐观 敢于挑战自我的刘老师。
三、聚焦动作,燃起真诚的敬意。
过渡:刘老师是怎样喊出这句话的,引出动作描写。
⊙动作——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追赶、喊着
从动作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刘老师?
生:(兴奋、幸福、高兴、乐观,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人,是一
个残疾人。真像个小孩。)
⊙动作二——故意洒脱手
生: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是他敢于挑战自我,自强不息,坦然地
面对生活的不完美,幸福地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
爱生活啊!这才是生命的强者!(板书:热爱生活)他的这份热爱深
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激励着我!
指导朗读:这是一位幽默风趣的刘老师,生接读
这是一位坚强乐观的刘老师,生接读
这是一位热爱生活的刘老师,生接读
四、凝望风筝,放飞美好的憧憬。
出示课件: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①你们看,刘老师已把自己的风筝放上了蓝天,引读:他仰望
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②此时的刘老师默默地注视着在空中翱翔盘旋的燕子风筝,什
么都没有说。但我们分明感受到刘老师心中有千言万语。你仿佛听到
刘老师在心里说些什么呢?
(生:1、他在想这只小燕子是我自己做的自己放的。
2、虽然我身有残疾,但我的心也可以像那风筝一样自由翱翔。)
师:对。此时,他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他还会将风筝想成谁?
3、他想到这风筝就是我的学生,正在蓝天上自由翱翔,茁壮成
长。
师:你想得太对了,这就是刘老师的理想,这是一只理想的风筝。
(指着课题说)
所以,刘老师笑声朗朗,这是怎样的笑哟?这里有亲手把风筝放
上天后,自豪的笑;有想到学生后欣慰的笑;有想着心中的理想,憧
憬未来的笑。所以刘老师是最幸福的。
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生:刘老师是一个追求理想、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人。
想象一下,作者当时看着风筝,放飞了什么理想?
生:做一位像刘老师一样和蔼可亲的老师。
生:做一位像刘老师一样才华横溢的作家。
生:做一位像刘老师一样心灵手巧的艺术家。
生:像刘老师一样做一位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人。
五、真情流露,抒写师生情思。
师: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配乐范读第 11、12 自然段。
30 年,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是从来都没有分开过!他一直
都在思念着乐观顽强的刘老师,思念是长长的风筝线,一头攥在老师
的手里,一头系在学生的心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深情地呼喊,引读:
刘老师啊,……思念您。
此时此刻,在作者眼里,刘老师放飞的仅仅就是一只风筝吗?
生:不,还有他的理想。
师:那么这理想的风筝究竟指什么?补充作者资料。
(1)作者苏叔阳一生中经历了很多的挫折,苏叔阳出生于 1938
年,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教师,曾在多所大学任教。1978 年,40 岁
的他离开大学讲台,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专业编剧。1994 年,他
因胃癌切除了部分胃,2001 年因为肺癌切除了左肺,2004 年又切除
了脾脏。抗癌 14 年,先后多次手术,可苏叔阳在 69 岁的年龄上仍笔
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苏叔阳竟然写出了 300 万字的作品,
出版了 7 本书。
(2)出示他文集中的话:
不管我多么衰弱,
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
我就会走,
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3)理想的风筝指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生:理想的风筝就是指刘老师乐观向上的态度,对事业执着的追
求、对生活的热爱。
生:放飞的风筝,牵引着学生们,像他一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做生活的强者!
3.小练笔:假如生病后的作者见到了白发苍苍的刘老师,他们之间
会说些什么?
生写后朗读。
4.总结延伸。
刘老师的生活态度感染了作者,工作热情感动了作者,老师的音
容笑貌让作者久久难以忘怀。这就是老师的魅力——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他言传身教,用风筝寄托自己的理想,让理想伴随风筝在
蓝天翱翔。让我们也和作者一样在心里放飞这一只——理想的风筝。
(边总结边完成“风筝”简笔画板书)
六、作业超市
1. 课外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我的老师》、鲁
迅《藤野先生》
2. 尝试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
案例反思:
一、抓字词巩固,夯实语文基础。
教学伊始,让学生认读容易读错的字词,写易错字,并订正落实,
保证每位学生过好字词关。写好字,读好文是语文素养最基本的要求。
二、抓人物言行,品细节激情悟法。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从细节切入,抓住刘老师的语言,动作,
教学生品词读句,感受人物形象。
在教学“谈腿疾”部分时,启发学生思考刘老师以故事的方式谈
自己的腿疾,而且是笑谈,这“笑”字的背后体会到的是什么?“放
风筝”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又和课题相关,所以也是课堂的着力点。
课堂上我浓墨重彩,从刘老师的语言,动作入手,进而进入刘老师的
内心。一步一步激发学生对刘老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另外,抓“泛”和“漾”这两个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的词,
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
三、多方式读书,实践中积累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运用了多种读书方法,有个别读,齐读,
引读等,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注重体验和感悟,或感受语言的美,或感受人物形象的美,或感受情
感的美。如,在对刘老师放风筝、追风筝这段文字进行引读时,我设
计了这样的导语:“这是一位幽默风趣的刘老师……”“这是一位坚
强乐观的刘老师……”“这是一位热爱生活的刘老师……”用这样的
语言,引导学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并逐步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补充资料,提升思维能力。
文中作者通过三件事中对刘老师的细致描写,加上饱含深情的文
字,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但作者为什么如此思念刘
老师?刘老师放飞的理想的风筝意义何在?作者坎坷的经历和最终
能取得成功,是受到了刘老师的影响,和刘老师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这段关于作者生平简介的文字,希望能帮助学生深化主题,提
升对理想的风筝的感悟。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畅谈理想,潜移默化。
学生虽然是站在作者的角度畅谈理想,但我觉得他们也一定受到
了刘老师人格魅力的感染,说得也是自己的理想。
六、创设情境,抒发师生真情。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假如生病后的作者见到了白发苍苍的
刘老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此时此刻学生已有文本的语言积累,
更有满腹的思念与感恩对刘老师诉说,自然是水到渠成。从而达到读
书与做人,表达与写作的和谐统一。但是由于学生认知层次不一,有
的学生短短几句了事,而有的学生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核心素养不是一节课就能培养出来的,但只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坚持过好字词关,找准情感点,抓住训练点,创设运用点,学生的核
心素养一定会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卓有成效。让核心素养为学生一
生的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