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学生》教学反思本课呈现了一首流行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儿童歌曲《上学歌》,它曾伴随一代又一代的小学生走过童年时代。歌词通俗易懂,曲调简洁欢快,凸显“我是小学生”这个主题。图画中红红的太阳挂在天空中,小鸟在欢快地飞翔,同学们背着新书包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表达了小学生快乐上学的情绪与乐观向上的态度。画面正上方配有文字“我是小学生”,鲜明的角色定位,让学生知道快乐的小学生活开始了。“我是小学生”既点明小学阶段快乐的学习旅程的开始,又借助儿歌提示做一名小学生“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一些基本要求。通过图片观察、儿歌听读,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同学间的纯真友情,激发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教学重点为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感受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激发学习兴趣,感受上学的喜悦。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说说同学们是怎样的,感受同学间的友情与共同学习的快乐。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说说第一天上学自己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样,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顺势带读“我是小学生”。教师通过范读、带读,让学生听读、跟读,从而学会《上学歌》。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儿歌,学生在边听边唱中感受儿歌的韵律,感受到了上学的乐趣。2.认识老师,了解学校生活。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参观阅览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音乐室、电脑室、心理辅导室等专用教室;认识与他们在校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学生很快熟悉了校园。3.了解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儿歌中“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是小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借助儿歌,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哪些时候不能迟到,什么样的行为是爱学习、爱劳动的行为。成功之处教师亲切地同每位学生打招呼,双方建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校园,参观校园,学生感受到了教师亲切、校园的美丽。师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孩子们对校园生活充满期待。三、不足之处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课上缺少让学生做简单的自我介绍的环节。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开学前布置让学生准备简单的自我介绍,课上合理安排时间,先让学生与同学老师互相认识,再带领学生了解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