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教学反思今天上午第二节数学课,主要学习《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这节课以计算工具的发展作为主线,串联出每种工具的计算方法以及使用情境,最后利用计算器的计算探索一些和计算有关的的规律,整体感觉很有趣。于是我就着重考虑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找这条线,并以生生合作的形式联系实际应用情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旨在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几点想法:1、在设计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初步了解,大部分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对他们来说并不难。于是,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常用按键及功能,随后我做了适当补充。2、教学时(1)对于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采取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进行归纳整理的方法进行。学生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知道计算工具的发明和发展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的,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间接渗透了爱国、爱科学的教育梦。(2)对于计算工具的合理使用,我直接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兴致浓厚,在自主操作中,发现问题,学会知识。我设计了一个数目较大的计算,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学生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算,在汇报时对两种方法我都呈现其计算过程。能主动用计算器计算的学生选择计算工具的能力较强,很有成就感;而用竖式累加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计算也显示了其较强的计算能力。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3)对于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我补充出示了这样一组算式: 1 × 1=1 11 × 11=121 111 × 111=12321 1111 × 1111=1234321 11111 ×11111= 111111111×11111111=学生首先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寻找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趋势。归纳是提炼、总结规律的思维活动,要经历由表及里地抽取规律性数学内容的思维过程。其次组织学生讨论办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探索结果。最后再出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这些算式的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4)对于计算器的合理使用情境,我出示了4个情景后让学生任选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刚学完计算器,所以很多学生都选用计算器算。在汇报中,当有的学生指出第二题口算更好时,学生们恍然大悟。于是有的学生说第三题可以估算,第一题还可以用简便算法。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渗透了解决问题的策略。3.在总结收获环节,设计了反思内容:“请同学们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哪种计算方法好?为什么?”学生有的说:体会到计算器的简便准确。有的说:“在生活中不仅可以用计算器计算,还可以用口算、估算、巧算”。还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较大的数用计算器算,较小的数可以口算很快,当生活中不需要准确值时可以估算。学生通过反思收获很大,相信在将来的计算中学生会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几点不足:1、应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与估算结合的意识。在教学时,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一不小心就会按错键,输入错误数据,导致结果有误;或者按健顺序搞错,也发生错误。因此,在计算前应该培养学生先估算结果大约是多少,然后再计算,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正确率。这一点,我在上课时没有很好地做到,以后要特别注意。2、课前准备应做得充分。由于计算器非常普遍,我也忘记提醒学生带计算器,临时在学校借了几个,但款式与课本上的很不一样,因此一些功能键没有办法体现,计算位数也不一致,这就带来课上计算时的不统一,给上课带来很多的不便。最关键的是,数量不够,没法达到一小组1个,我不得不在课堂上临时分组并不断提醒学生认真听,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这还有待以后更好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