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物体下沉的原因》教学反思《探索物体下沉的原因》一课是实验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三课。本课在单元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有了基本的认识,但认识并不深刻,同时也通过试验证明了下沉的物体(如马铃薯、钩码等)在水中也受到水对他们的浮力了。基于此,我又认真分析了整个单元的脉络,发现并认同了在《沉和浮》单元教学中应当秉持以“浮力”为主线,以“力与运动”的关系为切入点的教学思路。我的执教流程基本如此:一、情景导入,利用前两节课的教学引领学生回忆“泡沫块在水中上浮是因为受到了浮力的作用,而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对他们的浮力了,他们为什么没有上浮呢?”通过情景制造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对现象背后原因的分析。二、广泛收集前概念,学生基于自身知识和经验对“物体在水中下沉”这一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我采用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写在记录单上,然后通过“班级记录单”将这些观点总结、罗列出来。三、诱思探究,学贡献出自己的“前概念”后,我不做过多评论,希望通过后续的一步步缜密、扎实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慢慢建构概念。我先帮助学生找准思考的方向,从“下沉”二字入手,“下沉”作为物体一种运动现象,要联想“力与运动”的关系来进行分析,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会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重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自然也不例外,这是五年级上册应当掌握的内容,同时,回忆本单元第二节课的探究活动,学生应当可以肯定,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对它的浮力,那么总结一下,物体此时应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然后,我继续帮助学生回忆用测力计证明物体受到浮力的方法,借机引出“浮力的测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