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教学反思《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13单元“风和水”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它通过孩子的视角,以第一人称去引导孩子们体悟风的特点。一、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识字与读文的教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已掌握的方法进行识字。在第一小节中,我让孩子们编口诀本课的二类字“颤”:点横回旦,页在右边。很好的突破了“颤”字笔画多,部件复杂不利于识记的难点,并且让孩子们通过词语替换,动作感知的方法,理解“颤动”就是小幅度的快速抖动。在第三小节中,“波”因为字形利于掌握,因此我将重点放在了书写上,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合理布局写好看。而“游”则根据以往经验,部分孩子会将右半边错写为反文旁,而讲侧重点则放在了字形上,通过口诀“大水池、四方方,大人孩子站一旁”突破。给学生讲解了“戏”的字义,利用口诀帮助孩子将字书写美观。二、重视读的作用,追求教学优美《风》以儿童的口吻描述大自然风的特征,富有童真童趣,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如何把诗歌中蕴含的优美传递给学生呢?我在教学中采用欣赏读,想象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品赏诗句,渐入诗境,生发诗情,进入一个灵动可爱的“风”的世界,真切感受风的淘气可爱。诗歌如此优美,教学寓美于教,这本是我追求的和谐共生的理想课堂。三、追求学生灵气语文课是灵性的,这种灵性潜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也是朴素的,文字常常显得那么的宁静,只有当人们阅读思考,它才显现丰富的内涵。我想把学生引入自然的树林,小河,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诱发学生学习的灵气,本想在诗歌创编中让学生出闪现智慧的光芒,如“当红领巾飘扬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跳舞了。”这样的句子等。让“风”走近学生的心灵、展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自由的翱翔,使得师生享受语文学习的灵性和诗意。“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正是我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风》这首诗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的源头就在生活中,就在学生的知识积累里,就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拓展启发学生思维,构建知识的网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也在考虑以下问题:1、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语文课教学的难点,尤其是诗歌,音韵和谐,意境优美,如果教师卖力地讲解,反而适得其反。如何在教学中,不知不觉把学生带进语境中,进而让他们自然而然、入情入境地朗读,边读边感悟,边读边想象,是我在今后在教学中需要细细思索,静心体悟的方向。2、教学环节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重在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得以放松,同时又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联。怎样才能有效利用文本,创设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有所学,有所悟,是我还要不断去探索和实践的。3、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一个人在其内心深处都强烈渴望着被欣赏、被发现,作为小学生尤其如此。他们生性聪慧、活泼、对万事万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他们拥有着更为强烈的表现欲!身为一名教师,只有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教学中努力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并能够通过自己发自内心的点评让他们愿意尽情地、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进一步激发起他们渴望学习的信心与热情,进而促成高效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本”。通过《风》这一课的教学和思考,我又有了不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