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习课教学反思对教学难点的处理,教师通常是强调再强调,包括师生示范、重复记忆、变式练习等。怎样让处理的痕迹轻一些?抑或不那么“隆重”?在这个活动中,我渗透了四个知识点的复习。是对“大小月”的辨析。当有学生写出6月31日、7月32日时,马上就有人提醒并指正。这比背通《大小月歌》的效果好得多。二是对“星期”的认识。作为处在月和日中间的一个“非国标”时间单位,星期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几乎所有的月历都是用“周历”的形式编排的。三是体会时间的不断延续性。比如,周日往后是周一,6月结東的后面一天是7月1日,使学生明自用年份、月份将时间分段,只是人为的。特别是,即便打算每月单独成表,7月1日也必须写到周日的下面,与6月30日的周六连接起来。这种体会是很难“讲”出来的。通过制作月历,孩子们清晰地看到,去掉周六周日、端午假期,期末考试前上学的时间只有10天了。当接下来继续“开火车”写完整个暑假时,发现2018年的9月1日是周六,于是引起了学生的遐想一一会不会多放两天暑假呢?四是时间的计算。难点是六月份从13日到30日怎么算?我预设的方法是:6月13日之前有12天没有算,所以从整个6月的30天中去掉12天即可,再加上7月份的31天,8月份的15天(从1日到15日就是15天),一共有(30-12)+31+15=64天。当然,预设的方法不会直接抛出,而是先询问“你是怎么想的”,于是精彩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