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双主线分别是:结合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间中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初步学习整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其次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课文大意,这就需要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概括课文内容。对于圆明园,大部分学生都比较陌生,而且这座曾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早已不复存在,大多数图片都是断壁残垣的遗址图。如何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它昔日的美好,并在毁灭后激发起他们内心的爱国热情成了教学的难点,这也正是本篇课文作者匠心独用的地方——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很多笔墨来写它昔日的辉煌。在教学设计中,我共设定了四个教学目标:1.通过范读、领读、开火车读等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通过观察、范写等方法,能规范书写“毁”等字。2. 通过教师引导、范读、提炼关键词句、默读等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3.通过反复朗读、对比想象画面,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既融合了单元教学目标,又将本课重难点突出了出来。那怎么逐一突破这些目标呢?我率先开始了多种途径的资料搜集。先是参考已有的教学课件,再是大量文字资料的搜集,最后为了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又到网上搜集更精美、贴切的照片和视频,试图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现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及被毁灭的过程。在学生完全没有预习和搜集资料的情况下,估计需要两课时才讲完课文内容,这其中暴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学任务怎样用一课时完成?我几乎对课文的每一个部分都做了资料补充,虽然内容丰富充实,但信息量过大,短短四十分钟,根本没办法一下接受,于是马上调整课件内容,大胆将文物部分舍弃,只用举例说明其跨越年代之长,数量之多来说明价值珍贵。同时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空间更大,将主导问题也进行了调整。在正式讲时,虽然也有细节不尽如人意,但总体和孩子们的配合是比较默契的,但本节课我的授课时间还是太长,让学生读的时间太少。授课后很多孩子都对圆明园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己又再次搜集资料,看相关视频和电影,对于侵略者们的无耻行径也是恨之入骨,爱国热情被悄悄点燃。通过本次备课和授课,让我真切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真正作用,它并不是把所有知识都涵盖其中教授给学生,而是要通过课堂真正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真正去思考,去行动。教与学是互动的,教师充分备课很重要,但学生主动去学更重要,所以以后要关注孩子的预习情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动起来,积极地读好每一个字,写好每一个字,做好每一个批注。其次是关注课后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课堂上完成,重在落实,让学生的课堂笔记发挥真正的作用,教师把关键核心答案凝练成一句精练的语言,这对学生学习语文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最后,高年级学生要对学生的整理资料的习惯和方法不断地进行训练,并让学生说一说读后的感受,对资料进行二次加工,我觉得这样长此以往,就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