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停急起运球》教学反思2019年9月25日,市教研员樊xx老师,区教研员崔xx老师来我校进行视导,我有幸得到了两位专家的指点。很是幸运,崔老师不仅从教材内容上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更从上课的核心入手,帮助我们青年教师梳理思路,抓住重点,分析技术动作。更给我们提出了职业规划建议,帮助我们突破个人成长的瓶颈。经过专家们的指导,同仁们的意见,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一、 抓住重点,因材施教以本课《急停急起运球》为例,我的课过多注重于形式,但没有抓住核心。虽然练习形式很多样化,但在运球过程中,没有突出“急”停,“急”起。北分的师哥王宇在交流中也提出:重点在于动作的突然性,急停急起运球是运用节奏变化去过人,由高速运球到高速静止,再突然高速启动,从而摆脱对手的防守。可以利用无球模式,抓人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理念。作为篮球训练的专家,师哥的建议确实让我很受感触。的确,急停急起运球这种节奏变化明显的教学内容,怎么就上成了“拍拍走走”了呢?我也在反思,核心问题没有抓住,这种突然性才是重点。崔老师强调说:“怎么才能体现这种突然性呢?重心前倾,脚尖蹬地,时刻准备蹬地发力……这才是准备突然启动的姿势,得把握重点,可以做“木头人”的游戏,从无球到有球,把这种急停急起的概念给孩子们,这样才是这节课的核心。”崔老师不仅帮助我分析了教材的重点,更是举例说了教学方法。的确如此,我的课堂教学中,没有抓中这一“急”的理念,只是盲目的运用形式去帮助学生提高行进间的运球能力,缺乏这种核心理念,这一点值得我深刻反思。重点没有把握准,学生哪能吃的香,也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罢了。作为教师,还得深刻研究教材,抓住重难点,把“核心”理念给学生,把重点的技术动作给学生。没有对教材吃透是不成的,学生的进步也是有限的。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一个班容量大致在30-40人,要让学生们在课堂中真的有所收获,才是课堂教学的成功。了解授课班级的基本情况,学生的运动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再结合教材核心,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关注每一个在课堂上的孩子,及时鼓励,点拨,帮助他们茁壮成长。二、 脚踏实地,关注常态市教研员樊xx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关注常态课,只要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肯定会有进步。教学经验都是一点一滴去积累的,只有关注常态课,引导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有一点小进步,时间长了,才能有水平。四年级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行进间运球能力,但如果你之前不能按教材去教,学生就达不到这个能力,就没有办法继续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所以关注常态课,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达到应该有的能力。这也是帮助我们日后更好教学的基础。常态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我应该抓好日常,给学生打好基础,也是给自己打好基础。你认真的上每一节课,学生的能力在提高,我驾驭课堂的能力也一定会提高。日积月累,必定会进步显著。我觉得自己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关注常态教学,把握教学的核心,抓住重难点,为学生,为自己而努力提高。平常规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必然规范有力。脚踏实地,回归教材,重视常态,提高能力。认真分析每一单元的教材,才是上好常态课的基础。在上好常态课的前提下,才能发现自身弱点,努力改进。三、 突破自我,专注平衡从课而言,应该抓中重点,把握核心。从教而言,关注学生,融入学生才能感染学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樊老师在点评前,亲切的询问了我的毕业院校、专项、个人爱好、常态的教学情况和教龄等基本问题后,也对我提出了进步的建议。性格使然,我的课感觉有些“闷”,这一点我也深信不疑,有些时候感觉本应该活泼乱跳的课,倒成了严肃不足,轻松不足的“尴尬课”。学生也不敢太放松,有些累。樊老师说:“你可以深入到孩子们中,跟大家击击掌,鼓励鼓励大家啊!嘿,加油!你真棒!要和孩子们互动起来,要真的跟“孩子”一样,有些“闹起来”。这样你才能上一个台阶。”这两天我深刻反思: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孩子们真的放松下来,才能学的更好。崔老师也常教育我们:形散而神不散,学生有目的的去玩,开心的去玩,边玩边学到东西,这就是成功!两位专家的建议,我一定积极吸取改进。练说话,练语言,多融入。在提高自我语言感染力的同时,专注教材的理解,平衡课堂教学。樊老师在总结中提出,体育课也是一种平衡,是体能和技能的平衡,在设计教学时要有目的性,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学生能收获什么?平衡体现在哪?体现在学生练习的效果,通过这一节课,这一学期课,这一年课,都能获得什么。要让孩子在知识、体能、技能上达到平衡,有所收获。我认真的琢磨了这段话,是啊,如果学生体能、理解能力很强,而教师给的很少,那他吃不饱,反之,又吃不下。找到这种平衡,抓好常态课,认真梳理教学流程,细心记录每个教学细节,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找好这个平衡,才能更有效果。作为一名已有6年教龄的一线体育教师,虽然获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我觉得自己真的差的很远。感谢樊xx老师、崔xx老师的指导,以及各位同仁的建议。我会耐心梳理自己的不足,以小见大,我相信勤能补拙。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最后再次感谢领导给予的机会,专家们的指导,是您的帮助,才能促使我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