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属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标准(2011)》将核心概念“统计概念”修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对于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确定现象;另一类是随机现象或不确定现象。在现实世界中, 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成功之处: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联欢会选节目的情境,这也是学生比较乐于参与的活动,基于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引导学生探讨小明、小丽和小雪抽签选节目,让学生说出“可能”“不可能”“一定”的表述事件的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事件的能力。学生对判断事件的方式有所了解之后,教师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抽签的过程,为学生提前准备好抽签箱,让学生全部参与到抽签中,并对抽签情况做好记录,最后在交流时要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达成对表述方式的深层认知的目的。在整个教学中,通过情境的运用,既让学生领悟到知识,又在活动中突破重难点。不足之处:在练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多,但是对于测试中出现的题目学生感到不知如何判断;如世界上每天都有婴儿出生;儿子的身高比爸爸的身高高;体操运动员比篮球运动员矮等问题。再教设计:在以后的教学中,多举一些模棱两可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判断,增强学生判断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