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心得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学媒体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教学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原本枯燥、抽象的古诗词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育技术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课堂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原本枯燥的古诗词教学课堂也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了,在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讲课伊始,我播放了江南山水的视频,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当学生被眼前江南水乡的美景所陶醉的时候,在趁势引导:“作者是怎样描写这美丽景色的”?这时学生对古诗词内容会产生兴趣,就会想读。这是我说同学们,带着感情放声读一读。同学们读起来,兴趣十足“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二、运用多媒体突出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局限性,对于课文中一些词语和句子还是难以理解。如《忆江南》中“风景旧曾谙”学生难以想象这句话中描写的绿,于是我适机出示了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再如描写江南的山时运用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词语抽象概括,学生难于理解。我运用了看图、描述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认识这些词所表示的事物,然后启发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这些事物的词,化难为易,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就深刻了。 三、运用多媒体,指导朗读感悟小学生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理解感悟祖国语言文字,并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始终坚持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文字,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四、运用多媒体,拓展思维一篇古诗词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在学生领悟完课文后,出示其他图片或者文字资料,让学生的知识更丰富,思维更广阔!《忆江南》学习完毕,我又向学生介绍了江南的小乔、流水、人家,让学生对江南有了更深的了解。我通过多媒体介绍了白居易的经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理解。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总的来说,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对学生的视觉、听觉、心理触觉全方位刺激,达到了激发兴趣,激活情感,潜化内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