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古诗词与多媒体的融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例谈小学语文古诗词与多媒体的融合

ID:536656

大小:5.5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例谈小学语文古诗词与多媒体的融合【摘要】部编小学语文强调古诗词教学,每一册小学语文教科书都增加了较多数量的古诗词内容,作为我们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上好语文课,更要重视古诗词教学。我在教学中常常用多媒体,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体现了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降低了古诗词教学的难度,提高了古诗词教学的效果,得到学生的认可。 【关键词】  古诗词  多媒体  有效结合下面我以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课为例谈一谈我的策略。一、注重诵读    诵读古诗方法很多,有自读、齐读、默读、赛读、分节奏朗读。《咏柳》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所作,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本课适合多种方式的诵读,所以教学时应该多种方式诵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古诗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把握诗词的节奏。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正所谓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我在课上设计了“电子白板”范读课件,学生听了感受深刻,效果极好。 二、了解诗意 抓住题目透视诗意。题目是是诗歌和文章的主题、意旨。《咏柳》一诗从题目中就可以了解到本诗要赞美柳树。所以借助题目透视诗意是个不错的办法。借助注释揣摩诗意。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解释字句的文字。特别是古诗文中的注释,对于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很有帮助。《咏柳》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揣摩诗意。一方面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另一方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理念。结合图文把握诗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有一幅或几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有照片、有绘画,形式不同,风格各异,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更是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辅助材料。插图不但具备文字所不具备的优点与功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咏柳》这一课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利用插图充分发挥想象,图文并茂更能准确把握诗意。我为了更加直观,在这里将插图设计成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活泼,将孩子们带入了“春天的美景之中”,让学生感到更加容易理解。整体上看,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学生根据插图并结合注释能够理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后两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秒的想象: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学生看着文章插图,想象着诗人作诗的画面,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与背诵就会水到渠成。三、体会情感 了解作者与背景,能够更清楚深入的理解课文,明白写作目的,感受作者情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咏柳》一诗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作者贺知章和相关背景知识,贺知章写景的诗较为清新脱俗,本课就是典型例子,其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写景诗,所以教师可以搜集相关春天柳树的图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叹下,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赞美柳树,从而读出对春天的赞美。古诗词短小精炼,意味悠远,那些贴近我们心灵的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赋予充分的想象力,才能更好的体会情感。我在设计教学时,配上了音乐,图画,让学生感受美景。  四、多媒体延伸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做一些与本课相关的拓展有利用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升华。《咏柳》一课教师可针对诗人抒发的情感找一些其他赞美柳树、赞美春天的文章或古诗与学生分享,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情感。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总之,古诗词教学方法较多,每个人的特点不一样,教学设备不一致,但是我觉得应用多媒体营造氛围,引导理解,效果最好。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