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大脚丫跳芭蕾》教学反思今天下午我给二一班上了一节绘本阅读课。阅读《大脚丫跳芭蕾》时,我围绕着“我的发现”展开话题。我从书的封面开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预测、想象。每读到精彩处,就让学生谈“我的发现”。在交流过程中,我还运用链接、想象等策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情、情节变化甚至作者的画面构思之精巧。我引导学生从对文字的关注,逐渐提升到对画面的关注,从对情节的关注逐渐提升到对细节的关注。我就这样陪着学生读完了整本书,在此过程中,我把画面、音乐与文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去表达……使学生不仅能理清故事脉络,其观察、想象、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读完一遍,学生意犹未尽,我又让学生自己读第二遍,看看有什么新发现。需要孩子们看完了合上书梳理一下,把相关联的编织编织、比较比较,就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在书里面出现这些人物的前后对比中,甚至在画面的细节里面,找出值得自己去发现的地方。使学生能够统整信息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表现十分出色,读完后,纷纷发言。很多学生能够联系故事和画面来谈自己的发现和理解。我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顺势推进:“贝琳达究竟要感谢谁?”在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展示时,我让学生明白,“要感谢你生命中帮你的贵人。”“感谢“费莱迪好友乐团”为她伴奏——红花总有绿叶配。”“某种意义上你真的要感谢这样的评委,也许没有评委的刺激、激励,我们的贝琳达可能还不一定有现在的成功。”这是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观点看人。我还引导学生回答课堂的第一个预测性问题: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我还引导学生评价标题:标题叫“贝琳达跳芭蕾”不就行了吗,为什么叫大脚丫跳芭蕾呢?从而让学生感悟故事所揭示的深刻道理。这节课师生共同融入了真挚的感情。师生一起一页一页地阅读这本绘本,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发现、分享。学生的发现推进了课堂的进程,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就是课堂高潮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儿童是天生的思想家。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孩子选背景音乐、画画、展开想象来谈等多种形式,将发现的主人公的心情变化,慢慢转化为自己内心的情绪,并适时让有过相似经历的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故事。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儿童的学习才能真正地发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习文本的生命意义。在”我发现“的推进中,我引领着孩子们明白生活中的道理:当你把大脚丫看作“绊脚石”的时候,生命中就缺少了梦想、快乐、成长;但当你把大脚丫看作是“垫脚石”的时候,成长在,快乐就在;只要快乐在,梦想就在;只要梦想在,希望就在。生活中,你可能会遇上厨师、指挥这样的贵人,就好比向导引导你前行,你要珍惜他。也有背后的逼迫力量,就好比鞭子逼你前行。老师的话要少,把课堂时间留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尽情地思考、交流、分享。当孩子们说不出来时,老师再进行启发、引导。在教学时间的把握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还有待精心地设计和完善。我将再接再厉,勤奋耕耘,完善自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