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搭石》教学反思

ID:537313

大小:6.4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结合本学期我校的教学研究专题,这课书教学过程就是围绕“发现美,感受美”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关键句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仿写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重视学生个性的朗读,读中感悟。《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搭石》写得很美,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我教学时设计了几步“读”。1、初步的朗读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如初读课文时,我在导练稿设计这样的问题:“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在读中找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2、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当学生对文本一定的理解时,我利用导练稿出示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书上找一找。”通过学生的理解朗读,很快就能体会到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很麻烦,从而明白了“脱鞋挽裤”的含义,知道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什么过小溪?有了这样的了解,让学生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的句子。学生会有进一步的体会,再出示问题:“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搭石的美,就好像走进了刘章爷爷的心里。3、在读中培养语感,读出韵味、读出乐趣。文中第三段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语句很优美,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美、音乐美,它像一首清新的小诗,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在导练稿把它们改了一下。 学习到该部分内容时出示给学生让他们演一演,读一读,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的情绪高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读得出奇的好。二、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善用文章空白让学生练笔。“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是全文的中心句。文中既描绘了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文中还有许多空白之处可以让学生练笔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乡村人民高尚的品质。在导练稿可以这样设计:急着赶路的老人摆搭石时的神态、心理活动、动作是怎样的?,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时的表情,说了些什么话?年轻人遇见老人时说什么,怎样做?,背老人过搭石时说什么?老人的表现是怎样的?进行寻找“美”教学时,我先创设了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走搭石的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会看得见的“美”。紧接着我紧紧抓住“老人摆”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年轻人背走老人搭石”这三幅画面,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验画面、感悟情感,适时插入导练稿的写话内容,一步步理解搭石在家乡的人们心中为什么是一道风景,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学生感悟了不同的人走搭石的情景后,学生在头脑中已通过想象储存了很多关于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画面,学生也很自然地想到还有不同的人来走搭石,还有不同的走搭石的情景画面。这时学生模仿课文去说去写自然是水到渠成,因此我出示导练“假如      ,总要             。”让学生写话,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各色各样的特殊人群都来了:上学的孩子,第一次走搭石的外乡人,抱着孩子背着东西的妇女,挑东西的老伯……孩子们通过想象,想尽各种方法去帮助那些过搭石需要帮助的人。三、学法迁移,“发现美”延伸仿写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过不显眼的、平凡事物的美赞美具有这样的品质的人。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新课授课完毕后,我让学生简述身边的小事,寻找美,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写下来,让学生更广、更深地体会身边的美事,感受人间的真情。 利用导练稿进行课堂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而且借助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