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这一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除法算式的意义,大多数的学生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会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倍”虽然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孩子通过摆圆片初步体会“倍”的含义,用圆片代替猴子数和鸭子数,分2行,第一行摆猴子,第二行摆鸭子 。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圈一圈,鸭子的只数有这样的几份呢?接着要求全体学生用圆片代替小猴子和小鸭子摆一摆、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体会,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小鸭的只数有这样的2份,算式是: 6÷3=2,6里面有2个3,所以鸭子数是猴子数的2倍。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让孩子分别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什么?加深认识数量之间的关系。 其次通过画图形加深对“倍”的理解。先要求学生画小圆圈表示鸭子数和猴子数,圈一圈、填一填,数形结合体会“鸭子数是小猴子数的几倍”,通过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填一填”再交流,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孩子在本节课中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体会了倍的含义,在练习中孩子从图形中抽象出算式解决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大部分孩子都掌握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