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空气》教研课教学反思 《感受空气》是三年级义务教育教科版科学上册,《空气》单元的第1课,该课的地位是:让学生通过对比研究,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教学目标可以简记为一句话:通过活动,利用感官,让学生整体(全面)感受、发现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等)。将空气与石头、水进行对比,找相同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都是围绕上述“一句话目标”进行。 1.本次教研课,我对课堂引入进行了精心设计:使用视频,加上自己编写的引入语:塑料袋扁又平,张开口抖一抖,抓牢固不松手,小袋子鼓起来。袋子袋子为什么这么鼓?这种引入,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是一种成功的引课探索。网络上出现的一种引课的方法是:“用手摸空箱子中的物品”,结果什么也没有摸到。我对此进行了改进,尤其是在语言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使其具有一定的节凑感。教学需要常教常新,需要不断变化。2.在“做传递游戏”方面,我也进行了成功的偿试。首先是让学生朗读教材上的文本,根据该文本,设计了2个问题:(1)选择什么容器装物品?(2)用什么容器装空气?为什么这样做?施教时出现意外:有学生选择用玻璃杯装空气,该问题引起学生争论。这种意外,反映出学生在认真思考、认真解决问题,类似的情况在真实的研究问题时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科学课所期望的好现象。本课出现的不足是:时间上前松后紧,在“感受空气”的活动中只能使用1分多一点的时间,显得深度不够。现在使用的教材是新教材,这种情况更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