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反思课标要求:通过1640年革命和光荣革命,初步理解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个人解读:本单元的名称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但是这一课全文没有提到资本主义制度,也没有提到资产阶级革命,个人认为在对课本学习的基础上对单元主题要有一个回应。这个回应也有利于理解这一课与13“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14“文艺复兴”以及16课“早期殖民扩张”的纵向联系。如何在这一节课基本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回应本单元主题,呼应前边几课的内容呢?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就是议会和国王的较量——1628-1640-1660-1688。最终结果议会一方获得胜利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貌似是国王与议会的斗争,或者还掺杂了宗教势力的斗争,实则是新旧势力之争,是新兴势力与落后的封建专制政治和思想势力的斗争。国王代表的是君主专制,议会代表新兴势力——逐渐壮大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最终结果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代表新的经营方式的胜利,封建专制的国王和天主教会在政治上一步步退却。为什么说是新兴势力的胜利呢?在英国历史上国王与议会,或者宗教势力之争由来已久,但是当议会中资产阶级势力越来越强大后,这一对抗开始倾向于议会。回顾前边几节课,随着欧洲(当然也包括英国)租地农场的发展,城市手工工场的出现,产生了新的更有实力的阶层,在新思想(文艺复兴)的推动下,而不再受旧的封建教会的思想束缚,在新的市场和原料以及劳动力的推动下,这个阶层迅速壮大起来。随着实力的壮大,对君权神授,随意征税的君主越来越不满。一系列斗争由此开始。革命的启动,不仅仅是源于英国存在维护贵族特权的《大宪章》和议会制度,更多是因为新的经济形式的出现,新势力的崛起,而新势力的组织形式就是议会。另外,《权利法案》中对天主教会势力的限制是旧教材没有,如何理解这一内容呢?在英国新教与天主教的斗争由来已久,这表面上是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矛盾,背后则是教权、王权、民权三方的博弈。天主教会来自于罗马教廷,曾经是连接欧洲各国的思想文化纽带,但是随着欧洲各国民族实力壮大,各国纷纷反对罗马教廷的思想束缚与经济剥削。天主教与英国新教之间的斗争一直在继续,败多胜少,宗教之争也掺杂在权力之争中,而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试图恢复天主教和君主专制,自然就成为众矢之的,更遭人唾弃,于是詹姆士二世为代表的君主制连同天主教一起被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同埋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