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教学反思本周我执教了《端午节》公开课,在本课教学中我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将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教师要做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1.情境导入《中国诗词大会》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节目,教师创设线索答题环节,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描述再一次了解屈原的地位。通过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2.走进屈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通过提问交流法让学生说一说对屈原的了解,抒发情感,教师适时播放沙画作品——《端午节》,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并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习俗。让学生学会有目的的学习。3.揭示课题通过跟学生的交流,自然的引出本课课题《端午节》及端午香包这一教学内容。4.小组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6组,请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依次探究并书写小组成员交流后的答案。通过学生观察分析香包实物,进行体验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端午香包的图案特点,拆开后的香包的形状和香包的配件,尝试香包的折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端午香包象征着屈原的品德节操将馨香溢世,流芳千古的深刻内涵。5.教师示范为了帮助在自学中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进行直观的演示,对知识点进行巩固,这一环节解决了本课的难点问题。6.学生创作宋代诗人陆游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了“共度端午”的教学情境,邀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香包,设计符合主题的香包图案。引导学生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7.“共度端午”展示评价小组成员将自己设计制作的端午香包挂在展示板上,根据新课标理念,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认识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8拓展延伸屈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很多艺术家都以屈原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画作品《屈原泽畔行吟图》,走进屈原的灵魂深处,感受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屈原的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通过以上环节,我引领学生完成了本课教学。不足之处,本课学生的难点在于理解传统文化,和粽子的制作方法,在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还不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同学,是本节课总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