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的阅读度》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之七上地理《地图的阅读》授课完毕,反思自己的这节课,优缺点并存。
我这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课标的要求以及期末考试导向,和地理核心素养。一是:教学情境的设计,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并且依据情境,设置符合目标要求的题目,层层递进,让学生的学习由易到难;而且,情景题的设置本着严谨科学的原则,我都一一进行多次校对。但是非常遗憾,有一个数字式比例尺,我少写了一个零,导致学生计算出来的实际距离只有15米,而不是现实的150米。从这点可以看出公开课前磨课的重要性(但是,我没有);
二、我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的导学案,但是由于我只追求学生的“易理解、好接受”而自创了三种比例尺转换的表格,导致,表格设计不够严谨和科学;
三、课堂导入,我采用实物教学——让学生拿出各种各样的地图,本来应该引出地图的“核心概念”,但是即将呼之欲出的时候,我却忘记了,一大遗憾;
四、整个教学过程我对学生的关注度很高,例如,自主学习然后合作探究,我可以及时发现学生问题;例如在课堂提问环节,既提问积极举手的同学,也会提问不举手的同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也可以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各种角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地理实践力,例如让学生“规划路线”和“教室寻宝”活动。
六、本节课一个很致命的缺点就是学习目标书写不够规范,关于学习目标的书写,确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但是我有一个疑惑,有时候一个目标的实现不是通过一个活动实现的,或者是一个活动可能实现了多个学习目标,这样的话,目标的叙写就很有难度。但是如果说目标叙写的不科学,你的这个课就达不成目标,我觉得这种说法也不近科学。当然,我会继续努力好好研究目标的叙写,争取规范、科学,能更好的指挥课堂教学。
七、关于本节课的效率和目标达成情况。我参考了多个省级部级优课,以及教参,大部分都是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本节课;另外本节课大约有20分钟的自学和难点讲解部分,其余时间基本就是各种形式的应用练习,从课堂提问和学生做题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本节课学习效果还是挺好的。所以,我觉得本节课的课堂效率还算高效。
八、感觉这节课上我的表现有点急躁,不够沉稳,是刚开始的紧张、后来的过于自信、再后来有点赶时间;
九、课件制作异常简陋,几乎全是白底黑字,这可能和我这个人的性格有关,其实好的课件应该是图片文字布局合理、颜色搭配适宜、能很明显的显示各个教学环节;单调的课件容易导致学生视觉疲劳;
最后告诫自己:要相信自己,更要向同事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