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公顷》教学反思一、设计意图与主要理念:1、教学中关注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对1公顷的占地面积缺乏明确的感知。学生年龄小,因此建立起1公顷的表象比较难。为此,我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引入,通过学生对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的复习,勾起学生的回忆,建立起知识的链接点,通过出示四幅旅游景点的占地面积,让学生发现新的面积单位,从而切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公顷。看着课题,对于公顷你想知道关于公顷的哪些知识?引发学生思考,抽学生说出本节课想了解的内容。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认知“公顷”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只是起着设疑、激趣、点拨、解惑的作用,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认识到1公顷”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但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直接地在学习中意识到1公顷有多大。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足球场、本班教室以及自己家的住房面积等场所的占地面积出发,让学生们算一算大约多少个足球场(教室、自己家的住房面积)是1公顷。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大约要13个足球场、185个四年级十三班教室、74个刘沛颜家的住房面积合起来才有1公顷。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计算与比较中体会到1公顷确实是很大的,公顷是用来测量和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通过学生主动地去想象、尝试、发现、思考和归结,比较深刻地体会了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在帮助学生基本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之后,我又在习题中出示了一组照片,向学生介绍这些他们比较熟悉而且非常经常去的旅游景点,有效激发学习热情,营造了学习氛围。3、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习题中我选择了安康本地的旅游景点,让学生通过旅游景点的占地面积进行单位转换;我又设计了一则小广告宣传单,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这是一则虚假广告,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习题设计一环套一环,既有深度又有坡度。二、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应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并一一解决。2、在讲述完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后,我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1公顷的实际表象。直接列举学生熟悉的金州广场体育馆的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就是1公顷或者安康学院足球场的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是1公顷。这些学生经常接触的活动场所,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学生也很快在头脑中建立起1公顷的表象。3、教学节奏要张弛得当。尤其在感受“1公顷”的大小时教学节奏要放慢,重点的地方要慢慢讲,讲清讲透,不能走过场,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地去感受、体会,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注意本节课的缺失,争取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