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闺塾》教学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牡丹亭·闺塾》教学反思

ID:537988

大小:9.2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牡丹亭·闺塾》教学反思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南开大学出版社王启敏、邱燕、姜宽德主编的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公共基础课系列《新编大学语文》选编了《牡丹亭》原著中的第七出《闺塾》。通过讲授这篇作品,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教师要有较为丰富的中国传统戏曲知识  学生在高中时期已经学习过元杂剧《窦娥冤》,而《牡丹亭》属于明清传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的两种不同的戏曲体裁,它们既有戏曲文学的共性,又有戏曲文学的个性。教师在讲授《牡丹亭》文本时,应该和学生之前学过的《窦娥冤》相对照,向学生讲清明清传奇和元杂剧在剧本结构、演唱方式、角色分工等方面的区别。二者的区别体现了古代戏曲无论是从文本的写作,还是表演的方式,越来越成熟的发展趋势。  《牡丹亭》是昆曲的经典代表作。昆曲在2001年全票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大力呼吁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教师在教授《牡丹亭》的时候,如果不涉及昆曲知识,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这就需要教师有比较丰富的戏曲知识,可以配合播放视频资料,讲清昆曲的发展史及演唱特点。可以试想一下,婉转清丽的《牡丹亭》曲词如果用高亢激昂的京剧演唱,那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在汤显祖的时期,京剧还没有诞生。而当时一统天下的“国剧”是昆曲。  二、理解汤显祖的“至情”论  上承《西厢记》,下启《红楼梦》的《牡丹亭》,在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熟读《牡丹亭》的读者都知道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的一段名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是《牡丹亭》的主题思想,也是汤显祖“至情”论的经典表述。汤显祖在他的作品中有过多次对于“情”的阐述:“世总为情”(《耳伯麻姑游诗序》)、“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情”贯穿了汤显祖本人的一生,是他人生态度和处世态度最精炼的总结,也是他写作的初衷。他推崇以情写作的先人,“白太傅、苏长公终是为情使耳”(《汤显祖集》卷四十五《寄达观》》,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他“一往之情,则为所摄”(《南柯记·题词》),创作了“临川四梦”。  汤显祖的“至情”论,直接影响了后世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红楼梦》中林黛玉无意中听到《牡丹亭》中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幽闺自怜”,不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心痛神痴、眼中落泪”。《牡丹亭》对《红楼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它的曲词出现在故事情节当中,更重要的是,为情而死而生的“至情”论,贯穿了《红楼梦》的始终。汤显祖和曹雪芹都是写情的高手。但是曹雪芹是更高明的艺术家,他笔下的“情”更具多样性、复杂性,他笔下的人物在追求“情”的过程中只能愈来愈感受到现实的冷酷而无法摆脱悲剧命运。《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是单纯的、美好的、圆满的,即便是暂时遇到了阻力,还有阴间的判官、人间的皇帝支持他们,最终终成眷属。  三、就文本内容组织讨论  一部古代的名著,放在思潮活跃的现代社会,一定要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可以讨论以下的问题:  (1)为什么《牡丹亭》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历代读者的喜爱,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引起年轻女读者的共鸣?  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更有史料记载,有众多年轻女粉丝读《牡丹亭》或痴或病,有的甚至为之殒命。现代社会,喜读《牡丹亭》者,大多是被其清丽婉转的文辞所吸引,被其为情而死而生的“至情”所感动,或是喜欢细腻舒徐委婉软糯的昆山腔,却很难体会《牡丹亭》在封建社会所引起的轰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下查找资料,讨论《牡丹亭》在其所产生的明代,以及后世之所以引起轰动的原因。可以口头发言讨论,也可以写成书面的小论文进行交流。  (2)对《牡丹亭·闺塾》三个人物形象的探讨,尤其是对陈最良、春香两个人物,传统的评价是否有失当  之处?  很多资料上对于私塾先生陈最良的评价是“宣扬封建礼教的塾师、封建礼教的化身、被封建礼教与科举扭曲和麻木了心灵的道学家形象。行为刻板、迂腐, 作风寒酸,是个地道的腐儒”。就《闺塾》一出来讲,陈最良的教学、教育方法固然有刻板、迂腐之处,但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大多数是适当的,并不过分。对于春香对自己的多次冒犯、冲撞,陈最良也并没有苛责,还算宽容大度。按《牡丹亭》故事的后续发展,陈最良发现了在上京赶考途中病倒在路边的柳梦梅,把他带回梅花庵观精心调治,陈最良自有他人性的善良之处。所以,对于这一人物不宜全盘否定。同样,对于春香的传统评价是“机智、勇敢,敢于公然嘲弄宣扬封建礼教的塾师,直爽、率真、活泼、风趣,和杜丽娘相比更富反抗性”。还有“直率淳朴、天真可爱、大胆泼辣、顽皮娇憨”等溢美之词。客观地讲,春香的行为不管是在封建时代的私塾,还是现代社会的学校课堂;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是不合规矩,缺乏基本的为人处世的素养的。所以对于这一人物不宜全部采用讴歌赞扬的态度。汤显祖塑造这两个人物,是为了创作的需要。这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可以造成强烈的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的一大特征。它可以大大增加戏剧的观赏性,推动情节发展。组织这一问题的讨论,可以端正学生认识事物的态度,增加戏剧常识。  四、授课过程中,对《闺塾》中的民间习俗要有所  涉及  《牡丹亭》原著55出,有大量的民俗描写,表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就《闺塾》一出来说,也有一些情节体现了当时的民俗。《闺塾》中春香一上场就说:“《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说明了在大户人家,养鹦鹉、教鹦鹉学说话是普遍现象。《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大观园潇湘馆就养了一只鹦鹉,鹦鹉不仅会说话,还能模仿林黛玉念诗。送鞋子也是古代风俗之一,别人过生日可以送,平常日子也可以送。《红楼梦》里,贾探春就曾经给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做鞋子、送鞋子。因鞋子很精巧,贾宝玉为了免于父亲贾政的责骂,对父亲撒谎说是自己过生日的时候舅母送的。《闺塾》里面有杜丽娘想为师母做鞋上寿的对话。  后来在春香和陈最良拌嘴的时候,“内叫卖花介”,春香说:“小姐,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春天卖花的情节,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比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李清照《减字木兰花》)。还有,在杜丽娘要模字的时候,陈最良让春香去拿“文房四宝”,春香故意拿成“闺房四宝”。这“闺房四宝”正是当时大家闺秀的常用之物。  《闺塾》是《牡丹亭》中的重要一出。我们都知道,《牡丹亭》最经典、最著名、最令人惊艳的当属《游园惊梦》。而汤显祖在《闺塾》中已经处处为《游园惊梦》做了铺垫:《关雎》诗带给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那座“好耍”的大花园以及故事发生的季节——春天,都是汤翁埋下的伏笔。理解《闺塾》,是理解《牡丹亭》全剧的基础。以上是我讲授《闺塾》后的思考,几点浅见,烦请各位前辈、同行批评指正。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