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和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液态物质的体积应该使用量筒来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也可以使用量筒来测量。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能做些什么?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有所取舍,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中的知识点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不是说题目的对应方法或知识都应该讲到,有些知识可以留给学生课后去做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拓展可以在复习课上开展。上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起点出发来促进学生成长,这会比把什么知识都讲精细强,留给学生的成长空间,不要怕在形式上完不成教学任务,一定要让每节课学生有实在的收获。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课教学要促进学生的亲身体验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把学到的物理规律,力求使之贴近生活,去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把物理规律同生活经验对号入座,这样即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比如“乌鸦喝水”就是一个学生熟悉的例子。“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着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要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课本中提出的几个有关问题,并动手操作,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和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本课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测量盐水和石块密度时所用的数据及所得的结果,让学生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其表格中,并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通过物理公式计算,间接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值。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并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由于有上一节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一实验的基础,因此本节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教学中以小组讨论形式,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既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清楚说明其理由。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是十分有意义的。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型,他们觉得既紧张又轻松,在认真讨论准备的过程中,给了学生解放思想、发散思维、提高能力、展示特长的机会,开拓了学生自行探究的空间,满足了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的愿望。我及时赞赏学生的一丁点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喜悦。留给学生的问题是:物体体积过大,无法浸入有量筒之内,你有什么办法测量出它的体积?当物体不能沉于水时,怎么测量它的体积?当物体会溶于水时,又怎么测量它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