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本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期末考试试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以传递正能量,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为主题,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的考查,突出德育立意和能力立意的统一,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命题思路、试题难度和考点分布符合迁安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的要求,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原则,对于指导九年级新授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22小题,共计44分;第II卷为材料分析题,包括四道大题,共计56分。本次考试的范围为九年级上册以及八年级下册,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难易适度,能真实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1.考查主干知识,注重落实基础。本次期末考试重在引导学生落实基本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指导下学期的课堂教学。 2.通过真实案例,增强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依法解决纠纷、依法维护民事权益,试题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以案学法、依法导行。3.链接热点话题,提升政治认同。 无论是选择命题材料,还是设计各类的题型,都能够与时代发展趋势相契合,反映社会热点和本地发展的实际。试题的设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考查了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注度,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及热点案例。引导学生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青春,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激发家国情怀,凸显了学科的时代特征。能更好地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联系课本知识点。4.凸显育人功能,激发人文情怀。 通过选取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凸显生命教育,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考试中也能接受熏陶和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的考查,更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考查,也是对学生道德、理想、信念的一次再教育,使考试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二、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1.选择题失分较多。学生对于材料所能考查的知识点不明确,不能正确分析材料所蕴含的信息,还有学生对基本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对于表述错误的选项不能进行排除。选择题第2、3、5、6、7、14题失分严重。2.价值判断题总体出现失分较多的现象,这也是历次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的一大顽疾。主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价值判断题的解题思路,不会进行扣题分析,部分学生只判断不分析,甚至有学生出现判断失误的现象。3.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第2题、18题、11题,考查的都是课本基本主干知识,但是仍有不少学生失分,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对基本主干知识点掌握不扎实。4.情境分析和探究实践题中开放性强的送分题,存在恐惧心理,思维打不开,不知道如何下笔答题。这说明学生此类题型的解答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本次考试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要务必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知识点是考试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无论再“难”或再“活”的题目,都是基础知识的演绎和迁移,综合性也是在基础性之上的综合,所以要高度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2.要着力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在阅卷时,老师们都非常痛惜考生由于答题不规范而导致的失分。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不能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逻辑,没有按照题目的要求去答题。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要加大力度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应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善于及时捕捉国内外重大时政信息和关注热点问题,将时政热点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把时政教育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和补充。精心选取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力求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