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 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总体特点
本次考试范围为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全部内容和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试卷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积累与运用,第二部分是现代文阅读,第三部分是古诗文阅读,第四部分是写作。本次试卷题目灵活,难度稍大。考察了学生对本学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题目不仅仅贴合学生从教材、课堂所学知识,而且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进行了拓展延伸。
试题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从基础能力考查出发,首先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学习知识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对文本的阅读能力,因此本次试题更多的侧重课外,阅读材料是课外的,而设题依据是课内的。
试卷上的阅读理解选用命题的材料文质兼美,意蕴深远,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引发丰富的联想。第一篇记叙文《偷星星的母亲》,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让学生体会人生的道理和人间温情;第二篇《以创新之光照亮“裂痕”》,作为一篇议论文,在阅读后增进学生的论辩思维能力。
今年的作文形式比较新颖,一则材料下提供了两个选题,都要求写一篇演讲稿。第一个为半命题《这,就是 》,要求学生讲述自己或身边人发愤图强、面对困境努力奋进的故事。这个文题给了学生展现自我,联系生活的空间。第二个为话题作文,要求学生在“2020新春演讲比赛”中,自拟题目,发表演讲。因为要求是“题目自拟”,给了学生充分施展的空间,使之最大限度地弘扬个性,尽可能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这次作文选用应用性文体,与以往作文形式大不相同,但也更符合了核心素养对语文学科的要求,考察学生对应用性文体的运用能力,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
二、学生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人数为54人,两个班级的成绩如下:
xx
从班级成绩上来看,九二班优秀率、良好率高,能全员达到及格分数以上,这是九二班平均分高的原因。九三班良好率和及格率较高,优秀率有待提升。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xx
(一)积累与运用:
第一大题是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第1题考查学生课内外字音字形掌握情况,本题抽取四个生字词来进行考查,题目难度不大,但其中“摇曳”“游弋”两空错误率较高,此题虽来自课内,但相对而言对文中重点字词有些偏颇,让学生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因此出现有错误的情况。第2小题共3道小题,考查的是课内古诗文默写,都是理解性默写,默写难度稍大,学生答题情况不太好,出现错别字较多的情况。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的拓展迁移能力有待提升,二是审题不清,想当然地写答案,结果文不对题。第3小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此题对学生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在熟悉名著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对名著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名著人物形象进行清晰的把握。这道题分为两小题,学生任选其一完成作答。第一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水浒传》的掌握情况,提供了两项任务,任选其中一项完成作答。这两项任务分别考察学生对林冲和武松人物形象的分析,并要结合故事情节分析。第二小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儒林外史》中两个人物形象的把握,需要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和这本书的讽刺艺术来谈谈人物形象特征。整体来看这道题的得分情况,九二班得分率达到了82%,满分4分,平均得分3.28分,答题情况很好;九三班得分率达到了57.75%,平均得分2.31,答题情况尚且可以,但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第4小题是语句连接题,考察学生的语感和对信息的筛选能力,这一题学生得分率分别是59.75%和46.50%,答题情况还可以。第5小题作为活动探究题,不仅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进行了考查,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面广度。完成任务一需要学生对材料信息进行筛选,同时要对河南风景名胜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任务二需要学生对新闻标题的特征清晰掌握,并对课内诗文《沁园春 长沙》熟练背诵,这项任务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进行了联系,题型新颖独特。任务三难度较大,考察了学生对徽标的解读能力以及对“黄河博物馆”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把握。该题难度较大,学生知识面不够宽得分就不高,因此,以后我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进行结合,紧密联系,拓展知识面,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 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二)
作者: 听雨123时间: 2020/1/15 10:47:26分类: 教学反思
(二)现代文阅读
第二部分是课外现代文阅读,其中第一篇阅读《偷星星的母亲》为记叙文阅读,第6题考查学生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九二班平均得分为2.83,得分率为70.75%,九三班平均得分为1.78,得分率为44.50%,学生完成情况较好。第7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文中人物流泪的原因,这道题比较简单,学生答题情况较好,得分率较高,基本上能够按点打分,条理清晰,92班得分率达到82%,平均得分3.28,九3班平均得分2.78,得分率69.50%。第8题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的主题,写出两个方面,这一题学生答题情况还可以,基本上都能抓住赞美母爱的伟大和珍视世间的美好与光明这两点来答题,这一题满分4分,92班平均得分3.28,得分率82%,三班平均得分2.06, 得分率51.50%。第9题要求学生将本文结尾与《故乡》一文的结尾相对比,找出两个结尾相同之处,并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这一题学生得分率不是太高,因为有些学生遗忘了《故乡》结尾的内容,所以,只能泛泛而谈却抓不住得分点,由此可见,需要加强学生对课内外知识的紧密联系,在掌握好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拓展延伸。第二篇文章《以创新之光照亮“裂痕”》是一篇议论文。第10题是一道选择题,考察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和对文章细节的理解。正确答案是第3个选项,这个选项需要学生回到文中去找答案,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筛选整理信息。这一题,有些难度,学生在核对选项的时候容易漏掉细节措施答案,因此学生需要在平时对自己信息筛选的能力进行提升。第11题要求学生分析文章段落是如何借用关联词来推进论证的,这道题与我们平时所训练的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也相似,只不过是换一种问题方式,学生答的情况尚且可以,九2班平均得分2.56分,得分率达到64%,九3班平均得分1.36,得分率达到34%。第12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相对来说这道题难度比较大,学生得分率不高,92班平均得分1.72分,得分率43%,93班平均得分1.03,得分率25.75%。
(三)古诗文阅读
第三部分为古诗文阅读题,共7小题16分,其中文言文阅读占据12分,古诗歌鉴赏占据4分。对比阅读选取了课内课文《湖心亭看雪》和课外文章《丰乐亭记》。第13题考察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从这道题来看,学生对文言词汇的掌握情况还不错,92班和93班得分率都很高。第14题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一题,学生审题不够细致,不容易找到选项中的错误,所以这一题得分率并不高,九2班得分率44.50%分,九3班得分率39%,由此可见,仔细审题是十分重要的。第15小题也为客观选择题,考查学生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进行断句。断句的考查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对文句的理解上,所谓断句是文言语法考查的一种形式,学生可根据前后句的内容推敲其连接与割裂的关系,也可根据词性进行分析。此题学生完成情况较为理想。第16小题是文言语句翻译题,第一小题选自课内文句,学生答题情况较为理想,平均分能达到1.25,但也存在基础薄弱学生在翻译时不能逐字逐句,翻漏翻错的情况;第二小题来源于课外,但难度不算很大,平均分为1.13,出现的错误大多是因为在翻译时对有些实词的意思把握不准,翻译的不够完整,略有偏差。第17小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能力,学生答题情况不够理想,满分4分,平均分只达到了0.51分。第18、19题是古诗歌鉴赏题,是九下课外的一首词《定风波》,共2分2个小题,但得分率一般。第18题,要求学生从练字角度赏析语句,这一题学生需要抓住重点词语,以此得出作者从事中体现出的心态,这一题九2班大体情况还可以,基本上都能答出作者旷达乐观的心态特征,但三班答的情况不太理想,把握不住得分点。第19题,需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来分析诗句,这一题考查了学生对课内外知识的联系以及对苏轼生平的了解,这一题学生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来叙述苏轼的生平,因此就不知道如何将苏轼的生平与“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相结合来分析诗歌,得分率也不是太高。
(四)写作
第四部分为作文的写作,共50分,从主题与内容、结构与表达、书写与标点三个角度来进行评判,九二班整体平均分为46.28分,九三班整体平均分为44.61分。本次作文的优点有: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立意,还出现了许多有创意的命题,多角度地展示当代中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文章的布局方面大部分学生能首尾呼应,同时结尾能点明主题;文章的错别字还可以;有15%左右的学生拟题较好,但也存在着诸多缺点,例如选材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主题的较少,空泛的议论较多;以小标题形式写的,语句不够精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