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下面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一、说目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册的第三篇课文,该单元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展开。《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像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情感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凯”和“姨”两个生字。正确读写“卓越、手腕、弥漫、威胁、沉浸、牺牲、凯旋、征地、阿姨、驻地、经济、贡献、罪恶、健康”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抓住关键词体会“我”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4.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本课的重点为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抓住关键词体会“我”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难点为: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2个课时。我现在说课的是的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预学渗透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课前自主预学、课堂上参与式为主要教学方法,并适时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预学渗透式”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培养学生在课前预学中去发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引导下去逐步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长期过程中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学习的精神。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课前预学、汇报质疑、读书探究、品读感悟、总结评价”这一模式为主线,结合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三、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六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课前预学。课前教师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预习题卡,将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列举出来,让学生提前自主完成。第二环节:课前谈话,汇报质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和学生谈话,接着通过多媒体播放,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结合预学内容,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质疑的基础上顺势进入第二环节。第三环节:读书探究,走进文本。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为学生阅读文本做好铺垫。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第四环节:品读感悟,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品读感悟,体验情感”这一环节中,我首先用“卓越”这个词为抓手,抛出问题:“卓越”是什么意思?“卓越”是谁对谁的评价?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体现了雷利的爸爸非常“卓越”?请你找出来,并仔细读一读。在朗读完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在品读重点句段中,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感悟爸爸的卓越才能,为下文失去爸爸感到万分遗憾和无比悲痛之情,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定蓝盔。”时,用多媒体展示“蓝盔”图片和维和战士头戴蓝盔肩负维和使命的画面,不仅将学生们带入情境之中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蓝盔”等词语,从而体会父子情深的。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雷利爸爸遗体回国的场景,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第五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此时此刻,你能一个词形容我和妈妈的心情吗?现在你就是雷利,看到爸爸的遗体,你有什么最想说的话要对爸爸倾诉吗?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第六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2. 请大家把课文读给家长或者小伙伴听。四、说板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向谁?为什么?呼吁什么?和平!和平!和平!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课前预学、汇报质疑、读书探究、品读感悟、总结评价”这一模式为主线,结合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预学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学渗透法”教学方法这一模式是必要的,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