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案例【案例背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要加强预习、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深感预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在课前独立自主地预学课文。在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中我也发现了课前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更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实效性。可见预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生会学”就必须教会学生预学。教师只有做好相应的引导让学生重视课前预学,那么我们的课堂才会精彩纷呈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就会给学生理解课文带来一定的难度,课前我首先要求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然后来体会故事中孩子语言的巧妙。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相应的预习任务,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能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2.体会孩子语言的妙在哪里。根据我课前布置的预学任务特设计了以下教学。【案例描述】在教学《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我首先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我没有急于解释课题的含义让学生来说,有学生说:“杨氏”是称谓杨家的女人,有学生说:我读过课文并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氏”的意思是姓氏表示家族的意思。在课题“氏”的解释上发生了分歧,正在这时我们班的一位女生站起来说:“在这篇课文里指的是姓杨人家的孩子,我昨天反复的读课文结合注释才弄清楚的”。看来同学们课前做了充分预习,那谁能来把课文读一遍注意停顿,其他学生注意认真的倾听看看这位同学读的怎么样,只有把课文读流利才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和前提。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课文,读完课文马上有同学指出:“老师刚才那位同学有几个字的音读错了“(wéi)”为设果应该读“wèi”为设果,孔指以示儿曰(yuē)他读成“rì”这个字读“yuē”。这时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两个字在字形上也有区别“日”字比较长一些而“曰”比较宽一些”。“你可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啊!在读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真是火眼金睛!”我说道。在朗读这一环节上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第一遍的读书节奏感不够明确读书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画出节奏直到所有学生准确而熟练的读出全文,与以前的古诗词教学相比学生读的有模有样。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词“甚聪慧”,再去让学生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这个九岁的孩子他的聪慧体现在哪里?”我的问题刚抛出马上有学生高高的举起了小手,有学生说:“他也和孔君平一样在姓氏上做了文章由于孔君平姓“孔”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直接的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时马上有学生补充道:“孩子的回答很婉转也可以看出他很有礼貌”。另一名学生说:“老师我课前预习结合课文注释8理解“未”是没有的意思,“未闻”就是没有听说的意思。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让孔君平无言以对”。这时我随即指导多了“未闻”二字,我们可以看出说话时要注意什么学生齐声回答“说话要委婉”。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我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课文意思,一节课下来学生都能把整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甚至能把故事完整的讲出来。课前我还担心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在理解上会有一些难度,看来只有学生做足了充分的预学准备我们的课堂才会轻松不少,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教给学生。【案例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预学习惯。因为有了课前布置的预学为我的新授课打下一定的基础。虽然这节课教学刚开始时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插曲,因为学生的朗读不到位导致在这里浪费了一定的时间,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画出节奏,让学生反复朗读反复感悟后面的问题迎刃而解,在后面的几个教学环节中学生都表现得格外积极。正是因为有了课前所布置的预学任务这样一篇枯燥乏味的文言文孩子们学的很轻松整个课堂热情高涨,激发了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由此可见只有把预学任务落到实处课堂上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感受到自信和成功感。恰恰相反学习一篇新课文,学生如果预学不到位,那么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只有在教学新课之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学任务,并且制定出具体要求,学生才会按照教师的任务很有序地进入自己学习的一种状态。因此,“预学”这一环节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