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说课稿

ID:540644

大小:1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的第二课时,它属于“拓扑学”的内容。这个内容对老师来说不是个好组织的内容,但对学生来说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等特点,因此教科书将此内容安排为“数学好玩”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在一般纸环与莫比乌斯带相比较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操作实践活动,突破重点和难点: 首先在第一个环节,教材呈现处于纸条一面小蚂蚁在不能越过纸条边缘又想吃到另一面的面包这个童话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它到底能不能吃到面包呢?” 这是小蚂蚁的困惑,它突出一个“趣”! 在第二个环节“做一做  想一想”中,是让学生学习制作莫比乌斯带,并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制作中体会,重在一个“扭”! 而在第三个环节取点涂色活动中,采用一般纸环和神奇纸环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在分别给两个纸环涂色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从而体会神奇纸环实际上“只有一个面”。 最后一个活动“剪莫比乌斯带”,在活动中发现莫比乌斯带“沿着中间的一条线剪开后,不是形成两个纸环,而是成了一个大的纸环”,从而体会莫比乌斯带的“奇”与“妙”! 二、改变原由: (一)课本的“蚂蚁困惑”的情境虽然有趣,但蚂蚁不越过边缘的假设却难以让学生接受。同时蚂蚁的活动与困惑也不方便演示与观察,这些都阻碍了学生对神奇的感悟; (二)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逻辑思维有所成熟,他们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及伸张正义的责任感。 三、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在尊重教材 “奇”“趣”“妙”的基础上,改变了主题情境,以 “聪明的捕快”的故事来引入,这样既方便演示、操作、观察、思考,直观展示纸圈的神奇,同时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多方位的实践如看一看、画一画、摸一摸、做一做、剪一剪、议一议的活动,去领略莫比乌斯带的神奇,此外,在课堂的第四大环节,我增加了欣赏环节,通过大量的莫比乌斯带的应用图片与剪纸视频的欣赏,让学生直观感受莫比乌斯带作用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因为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所有的学习都是在老师的示范演练与学生的操作实践中完成的。而操作实践最容易造成“一动就乱”的局面,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1)操作之前,问题来引领。在每一个操作活动之前,我都会呈现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从而使操作有目的、有方向。 (2)操作之中,调控是重点。为了让课堂紧凑,活动有效,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组内合作、组间竞赛,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感受知识的应用,在合作与比赛中增强凝聚力,提升学习趣味性。 (3)操作之后,反思是关键。每一次的操作,每一个活动之后,都有或者是老师的总结、或者是学生实践后的结论,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意义。 那么这样的活动学生喜欢,所以他们会乐于用心学,也会乐于认真做。 四、教学目标: (1)体会、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征,会制作莫比乌斯带; (2)在看一看、描一描、做一做、剪一剪、议一议中,直观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以及它的作用。 (3)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认识莫比乌斯带,会制作莫比乌斯带,体会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六、 教学难点: 体会、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七、教具、学具: 纸条、剪刀、胶水、彩笔等。 八、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设疑激趣 师讲述故事《聪明的捕快》 提出疑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设计意图】:以趣味性的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二)、深度体验,探究新知 师直观演示捕快手中的纸圈,生代表上台模拟,全班观察思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直观感知,初步解疑 (1)设疑:明明是两个纸圈上的字怎么就跑到一起去了呢?这真是一个神奇的纸圈。(板书:神奇的    圈) (2)演示:师演示普通纸圈围法,感知普通纸圈两个面上的字不能“跑”到一起; (3)展示:师展示神奇纸圈围法,明白神奇纸圈两个面上的字“跑”到一起 (4)质疑:普通纸圈变为神奇纸圈哪一步最为关键? (5)结论:将纸条一端不动,另一端翻转180度,然后再用胶水将两端粘牢。(板书:翻转180度) (6)师再次演示围法,强化感知。 【设计意图】:标准倡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环节围绕神奇的纸圈展开,让学生经历质疑、尝试、观察等多种学习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圈的制作方法。” 2.动手实践,体验特征 (1)制作:生独立制作一个普通纸圈和一个神奇纸圈; (2)对比发现: 面的特征: 普通纸圈有几个面?看一看,摸一摸; 根据生回答板书:两个面 神奇纸圈有几个面?再看一看,摸一摸; 根据生回答板书:一个面 边的特征: 普通纸圈有几条边?看一看,摸一摸; 根据生回答板书:两条边; 神奇纸圈有几条边?看一看,摸一摸; 根据生回答板书:一条边;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制作普通纸圈及神奇纸圈的过程中,以及在其后的对比发现中深化了对莫比乌斯圈神奇之处的理解。 3.问题解决,升华新知 师出示问题:县官要求执事官一笔将一张纸条涂黑,同时不能翻过纸条的边缘,不然就要将他关押。现在你能将这个难题解开吗? 师与一生合作演示; 生独立试一试,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师作小结:这再次验证了这条神奇的纸圈只有一条边一个面。(作重点记号) 4.介绍莫比乌斯带的由来(板书:莫比乌斯)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县官设置的难题,让学生更加深刻领会莫比乌斯带只有一个面的本质特征,体会到知识价值的同时,收获学习的成就感,也增强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拓展研究,见证神奇 动手剪一剪,感受“怪圈”的“怪” 课件出示:取两张纸条,每张长方形纸条中间画一条虚线,再分别做成一个普通纸圈和一个莫比乌斯圈,用剪刀沿着虚线剪开,你有什么发现? (1)独立画一画,做一做,再剪一剪; (2)小组交流欣赏作品 师小结:莫比乌斯圈真的很神奇。 视频欣赏,感知“怪圈”神奇 播放“莫比乌斯带”不同剪法视频,深入感知它的神奇,激发学生好奇心及学习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从自己制作,到欣赏视频,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比较、验证、思考、发现,直观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拓展了数学思维。 (四)、生活应用,感知数学魅力 莫比乌斯带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请大家一起欣赏: 过山车:有些过山车的轨道采用的就是莫比乌斯原理; 莫比乌斯爬梯:可以循环攀爬,真是锻炼身体的好地方; 机器传送带:利用莫比乌斯原理做成的传送带降低损耗; 各类建筑上的应用 【设计意图】:多个“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它的作用,深刻体会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 (五)、课后实践作业 画出一张长方形纸条的三等分线,将它做成莫比乌斯带,再沿着它的三等分线剪一剪。你有什么发现?再试着沿着纸条的四等分线画一画,剪一剪。 【设计意图】:课堂是知识的起点而不是结束,让学生课后继续通过操作,进一步发现莫比乌斯带的奇妙,激发他们探究的意识,追寻知识的奥妙。   (六)、板书设计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说课稿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说课稿 两个面               一个面 两条边               一条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