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片断与反思片断:(课件出示情境图:盒子里有9瓶牛奶,外面有4瓶牛奶)师: 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 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师: 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牛奶,该怎样列式?生: 9+4。师: 9+4等于几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学生交流生1:我是数的,1、2、3……11、12、13,一共有13瓶牛奶。生2:我是这样数的,盒子里有9个,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生3:我是把外面的1瓶牛奶放到盒子里凑成10个,10个加上剩下的3个,一共是13瓶牛奶。生4:我是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10再加3等于13。(媒体随机演示)师: 看来,算9加4的方法还真不少,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生1:我觉得数数的方法好,因为这样数不容易错。生2:可是如果有很多瓶牛奶,那数起来就太慢了。生3:我觉得接着数好,那样可以快一点。生4:如果盒子外面的牛奶也多的话,那数起来就很慢。生5:我觉得把9个凑成10个的方法好,只要把盒子外面的几个分成1个和几个,就知道有十几个了。师: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把9凑成10”这种方法。把9凑成10,也就是把9和几凑成10?生1: 把9和1凑成10。生2: 从4里面拿出1来。师:也就是把4分成——生: 1和3。师:谁能看着图说一说9+4怎样想?生:把4分成1和3,9加1等于10,10加3等于13。反思: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有的是一个一个数的,有的是接着数的,还有的是用“凑十法”算的。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允许学生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学生能不断地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培养。 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我还重点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算法进行评价,进而慢慢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以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同时,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及时内化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