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听课反思不知不觉,实习生在我校实习的日子接近了尾声。《七颗钻石》是实习生张华讲的最后一课。在教学中,张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用心去领悟,领会教材。总体效果很好。下面就具体来谈谈听课的感受。一、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课文开头所写的那种干旱程度,与城市小学生的生活境况有很大差距,为了为下文小女孩找水的过程的艰难埋下伏笔,张老师播放了一组干旱的图片(如能加上背景音乐就更好了),干裂的大地,枯萎的草,干渴而死而死的小鱼……,通过直接看图,谈谈感受,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积极的体验,学生在这样的铺垫下,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二、自主识字,指导书写对于第一课时的教学,生字是不可摈弃的重要一部分,在教学中,张老师以课件直接呈现的形式,先认读生字词,再出示带拼音的字。在评价中,渗透了多音字的学习,并通过练习加强巩固。还有“唾沫”的读音是轻声,老师也提醒学生注意了。在写字环节,老师指导的比较详细,引导学生发现,并提醒大家注意一些关键笔画的书写占位。如能留出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练写一下效果更好。三、填写表格,理清主线在同学们默读课文后,画出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句子。通过填写表格,教师归纳:(1)装满水(2)水没有洒(3)变成银罐(4)变成金罐。(5)跳出七颗钻石,变成七颗星星。接着让学生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寻求“这些神奇的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个问题。从小女孩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到回家途中把水分给小狗,再到自己咽了咽唾沫把水给了过路人这一系列举动中,体会到小姑娘孝敬母亲、爱护小动物、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以及母亲让水给女儿,也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最终使学生发现母女俩这一切行为的根源就是“爱心”,至此,主题的揭示就水到渠成了。四、抓关键词,重点感悟 文本内涵较丰富,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内容,张老师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的方式,学习文本,比如抓住“所有的、干涸、干枯、焦渴而死”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咽了一口唾沫”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通过各种朗读,品读关键句,学生真正溶入那虚拟的童话世界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习得读书方法。整节课下来,总体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学生很感兴趣,想象得也比较好。通过一次一次的讲课,一次一次的经验积累,这一节课讲的比较成功,能比较大方自然的面对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但在过渡语、时间安排上、教师语言感召力方面还要再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