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初心心得体会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无法正常开学,但是停课不停学,我已经通过网课开展教学,在教学迷茫期,很高兴名师之路的各位专家以网课的形式对我们一线教师进行了指导,让我们在迷茫中看清前面的道路。在本次学习中,我最有感触的莫过于顾亚龙老师《把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六个度”》,每一个“度”都值得我们反复研习,反复思考。我们都知道,书写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不少教学设计往往停留在教师已有的经验层面,备课时常常是“跟着感觉走”。由于实践总是具体的、个别的,在这里,理论不如技术,技术不如方法,方法不如经验,甚至“跟着感觉走”也无可厚非。但是,“感觉"毕竟是感性的,而且“感觉"有时候未必靠谱,尤其是“感觉不好”,甚至“没有感觉“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因此,教学设计如何在“跟着感觉走”的基础上,进一步由感性认识上升为一种理性的思考,乃至策略呢?顾亚龙老师通过分析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一些成功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尝试将这个相对稳定的“常模”概括为数学教学设计的六个度”,即逻辑的力度、思想的高度、文化的厚度、生活的宽度、学生的参与度与知识的通透度。 一、逻辑的力度提高教学设计的逻辑力度的策略之--:用“情境链”串起“问题串”。通过生动有趣又相对完整的“情境链”,将相关数学问题串成“问题串",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全课主线简明,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的“问题串”能吊起学生的胃口,激活学生的思维。二、思想的深度现象:将数学知识作为现成的结论,告知”学生去头掐尾, 烧中段知识”.忽略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生长特性,在教者眼里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而非思维的提升,智慧的启蒙,素养的滋润。三、文化的厚度“叩问”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文“化”人,追溯数学知识的文化渊源,利用数学文化展开育人视界。四、生活的见度生活是数学学科发展的原动力;丰富的现实生活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弥足珍贵的资源。“学生活中的数学”不仅指孩子的、当下的或现实的生活,更要追溯到人类发展数学这门J学科的源头,这里是许多数学思想方法的渊源所在;这不仅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习得,更是一-种数学文化的传承。五、生命的温度数学,常常让人觉得是单调、枯燥;是不容置疑的一堆“真理”象高挂在天上那个冰冷的月亮一样,拒人于千里之外。如果能展现数学知识“温情”的一面,感受数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穿越历史和思维的限制,获得超越知识的价值认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怀,这是数学学科深层次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所在。六、知识的通透度档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融会贯通”是教育教学寻求的理想境界。通过聆听顾老师的讲述,让我们更能寻根溯源,了解教学的初心,把握好教学设计的内容,教学设计的这“六个度”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关联,彼此融合的整体。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针对不同的内容,我们要深入思考,灵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