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节课中,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是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认识分数的关键是对单位“1”的理解,而且会为今后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除法、分数四则运算及解决问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实际操作中、多样练习中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并能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与解决。一、成功之处1.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经验来教学,使问题变得易理解。学生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课堂一开始,我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测量物体长度和远古人分东西入手,得出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再出示圆形、正方形图,观察:把一个圆形、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接着出示线段图解决提出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通过观察思考,大部分学生对于过去学习的分数知识掌握还是比较扎实的,而且通过这一环节,唤醒了其他小部分已遗忘同学的已有知识经验,为下面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做了铺垫。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数是在生活中产生的,并最终要运用于生活实践,所以我精心制作直观形象的课件,运用直观图式,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展现了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就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3.将操作、观察、比较、思考、概括的教学活动贯穿始终。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一步一步地从具体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不断地操作、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二、改进之处课堂上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改进:1. 在描述分数意义时,有些学生能领会,但是语言表达欠规范完整,在汇报时我有些操之过急,缺乏耐心地引导。2. 个别环节更应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多,课堂上如果增加一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创造出分数,自己先谈谈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时点拨,归纳总结,这样的环节更好,学生的学习分数的兴趣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同时知识也能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