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评课稿 2015年10月15日上午,我与本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度过了这难忘的一节课。这是一节数学课,学习的内容是《圆的周长》,执教老师李张华——我的师傅。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推出圆周率,从而得出圆周长公式,并加以应用。李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导入环节生动有趣 这节课从两位好友——李老师和汪老师赛跑引入(李老师跑正方形跑道,汪老师跑圆形跑道),师生仿佛在赛场上,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圆的周长。从学生熟悉的人物赛跑入手,让学生觉得亲切真实;谁跑得路程多些?——这个问题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个设计可谓“一箭双雕”。 二、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 1、本节课李老师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或剪一剪等方法去量出圆的周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多种测量方法,如绳测法、滚动法、软皮尺测量法等,这让学生感受划曲为直的方法,学生在转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李老师先让学生探讨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的关系,它们的比值是4,从而引出一个问题:“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生知道是与半径或直径有关系。李老师继续追问:“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不是也像正方形中一样,是一个固定的数呢?”然后让学生进行测量圆周长和圆的直径这一实验,能正确的将圆周转化为易测量的线段长,学生会测量之后,李老师出示了实测圆的周长,然后与直径进行比较,从而顺利的引入圆周率,顺利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成功地突破难点。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我注意到很多学生操作的方法都是一致的,原因是李老师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前讲得比较细,不经意中就将操作方法定位了,我觉得在操作这方面,教师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智慧,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很有作用。 三、练习设计有梯度 在练习环节,李老师设计了2个层次的联系。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练习,在学完圆的周长公式之后,李老师出示了2个圆,一个圆的半径已知,一个圆的直径已知,求圆的周长,通过这道题目的练习,学生可以加强对圆的周长公式的认识与应用,初步巩固圆的周长公式。第二个层次的练习是应用练习,李老师设计了选择和判断, 这样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将知识现学现用,在练习中让学生体会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首尾呼应有头有尾 在学生理解、掌握了圆的周长后,李老师又回到两位老师赛跑的题目上,让学生用刚刚学的知识算一算,李老师和汪老师谁跑得长。引导学生回到原来未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李跑得长,再一次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强大作用。 五、布置作业有创新 李老师布置了两个作业,这两个作业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1.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 2.李老师和汪老师老师又要比赛了,这一次李老师沿大圆跑一圈,汪老师沿两个小圆跑一圈,谁跑的路程长呢?好好想一想。 r=100米 R=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