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础训练到位”的实践与反思在2015年,程xx提出“五到位”有效课堂后,我写下了对“基础训练到位”的思考,并且和同事们一直在实践。在课前几分钟,我有时会听写上一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有时会诵读古诗词,有时会根据教学内容出示名言警句或者短语等让学生读记。几年的实践,这样的训练已经成为了课堂的一个环节,这样的训练已经深入老师的内心,这样的训练已经使学生有了不少的积累。今年,我又接了一年级的孩子。每节课前的基础训练,我都会读早读时诵读的《弟子规》,然后创设一个情景,让孩子们运用所积累的《弟子规》的句子。经过几个月这样的训练,我觉得这样既复习了诵读内容,积累了经典,又在给孩子们传递一个信息,就是要学以致用,让文字活起来。时至这周,我们把《弟子规》背诵完了,开始背诵《三字经》,我也会用以上方法进行课前的基础训练。下一学期,我还会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还想用这样创设情景的方法让孩子们运用,让这些经典根植于心,并真正成为自己做人的准则,真实地能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来。到二年级,三年级……还要怎样进行基础训练呢?我会根据实践的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做调整。几年的实践,虽然有了成效,但是我也在反思自己的做法:基础训练的内容除我们平时做的,还可以训练哪些?基础训练可不可以不固定在课前的几分钟?基础训练内容与教学内容有关效果好,还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紧要?基础训练的形式还可以有哪些?哪种形式训练更有效?如何真正进行有系统的训练呢?我所做真的是到位了吗?选择哪些方式?怎么做更好?我们只有深入思考的前提下,多多实践。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也想到了泰戈尔的一句话: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最适合孩子们方法,就是最好的。附:对“基础训练到位”的思考《现代汉语词典》对“基础”的解释是:事物原来的起点,起始的,根本的,基本的。对“训练”的解释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习达到某种技能或者特长。明白了“基础训练”的意思,那么我们就该思考了: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再具体一些,对于小学一年级语文来说,最基本的、最根本的内容是什么?老师应该怎样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呢?运用什么方法训练?达到什么效果?基于上面的思考,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基础训练的内容 1、识字、写字 二上要求会认500个生字,二下要求会认470个生字。《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识字量是3000个左右,整个二年级阶段就占了三分之一的任务,可见任务较重,但是从另角度看,一个。虽然有了一年级识字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但是对于7岁的孩子,一节课要认会十多个生字也是有难度的。美国一项实验表明,说一个人要真正记忆一个词语得达到500次的见面,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词语。所以得“常见面”。 二上要求写字380个,二下要求写字330个。这710个生字必须会写,会用的。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整个小学阶段,每一节课有10分钟左右的写字时间。再且,《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识字、写字教学应该贯穿整个小学阶段。 对于重点、难写的字词,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二上中的“爽、姨、登、黑、博”等字的笔顺,“渴和喝、期和旗”等词的对比,“甚至”等词的理解、运用。二下中“垂、睡、插、盏、糟、窗”等生字。 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们对识字方法、写字规律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要达到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写字习惯,把字写得正确、规范、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我们和学生必须要一番功夫。这时老师的范写、指导尤为关键。要一看、二写、三描、四照。到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书写除正确、规范、端正、整洁、外,还要有一定的速度了。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的“书写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状态”。就是记录什么材料的时候,使学生不再去考虑每一个字母、每一个音节、每一个词怎样写,不再考虑写这个词的时候要遵循什么语法规则。怎样才能使书写达到这种“半自动化状态”?苏霍姆林斯基和几位小学教师研究了书写过程,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早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应当使儿童的手的小肌肉达到这样的训练程度,即在写字的时候手不发抖,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意志努力就能正确地写出字母来。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定量的练习。为了使学生学会足够速度、准确无误地书写,为了使书写成为劳动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劳动的终极目的,那么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应当在练习簿里写过不少于1400--1500页。老师要布置一些专门训练书写技巧和书写速度的作业。到了四年级,儿童就应该靠听觉来感知老师讲的内容了,并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记笔记了。我们用的教材中,二上抄写的练习较少,二下,编者安排的抄写练习教多了。 生字词相当于我们盖房子用的砖瓦,要想建一座坚固的房子得准备好砖瓦,所以低年级阶段的字词是基础,是根本,是必须训练的。至于训练的方式、方法,除上面的“多见面”外,还可多样,多变。这就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班级的状况、学生的喜好来想办法了。2、短语、句式什么是语文?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给了定义:语文课程就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想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得必须学习、积累。低年级的课文都简单易懂,老师不要有过多的分析,让学生读通了句子,读懂了意思,读出了情感就行了。我们要关注四字词语、积累,关注有形容词的短语,积累,关注文中重点的句式,掌握住。二上中,反义词。“——极了”“——地说”“立刻——起来”“问了问”“一个比一个——”“可爱的、造句子,简单的反问句,感叹句,把字句,被字句,比喻句。——是——,——也是——。——能——,——也能——等。二下中,“渐渐地、静静地、惋惜地、奇怪、满意、”说句子。说的句子中冒号、引号用法。一——,就——。——一会儿——,一会儿——句式。等等。3、片段练习低年级一般情况下是看图写话。一般都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怎么做的?做得怎样?大家的心情怎样?二上的第24课是《日记两则》,正式教给孩子写日记的格式,写什么内容。尽量多的手把手教写日记,尽量不放在家里。让孩子不怕写,多鼓励。仿写、对话练习、续写都可结合文本进行练笔。4、阅读 (1)课内的阅读一年级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二年级就要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了。二年级下册,就要交给学生默读了。做到默读不出声、不指读,每分钟达到300字。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要使儿童的阅读达到一种半自动化状态,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老师的范读、领读,创设情境的引读,理解文章内容的多读,对于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提高,语感的培养,阅读半自动化状态的形成很重要。(2)课外的阅读我觉得这也是基本训练的内容。我在《哈弗女孩刘亦婷》书中读到:一些国外的孩子在没有出生就开始阅读了,而中国的孩子在小学才开始阅读。我觉得他们说的也不对,随着中国父母文化层次的提高,他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了,随着中国“阅读兴邦”的口号喊起,中国的读书人越来越多了,读书量也会越来阅读。但是还是有很多的老师和家长没有真正地重视给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我们老师,特别是作为小学的老师,更应该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每一阶段读什么书,怎样阅读,我们老师也要心中有数。老师要做一个爱读书的人,来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帮助学生。二、训练方式1、分工合作我们都知道“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我们业务组7人分配不同的任务,再集合在一起完成基本训练的内容。具体分工:小娟儿和会会整理字词,莹莹和大娟整理短语和句式,慧敏和老刘整理日记和写话,我整理阅读的一块儿。2、方法多样 (1) 一些知识点的训练,我们可以集中训练,例如带有形容词的短语,让学生反复读,再出示一些词语填空,达到会运用。高高的蓝天 绿绿的地毯 红红的枫叶 火红的高粱 雪白的棉花 金黄的稻子 绿油油的禾苗 金灿灿的桂花 黄澄澄的稻子黄澄澄的梨 红彤彤的枣 静悄悄的教室 带刺的铠甲 安静的小院 绿色的枝叶热烈的掌声 慈祥的微笑 紧张的心情满意的笑容 灿烂的阳光 和蔼可亲的样子难忘的日子 金黄的果实 火红的旗帜洁白的鸽子 欢乐的乐曲 美好的日子美丽的城市 宽阔的广场 欢乐的海洋赞许的目光 难忘的日子 风景优美的公园激动的泪水 美丽的雪景 洁白的棉花雪白的小花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蓬松的羽毛 翠绿的秧苗 机灵的小鸟、、、、、、(2)可以分散到每一课中训练,如:21课《从现在开始》中神气极了 可怕极了 ————极了荡来荡去 跑来跑去 ——来——去立刻喊起来 立刻欢呼起来 立刻—————然后用上上面的短语填空: 猴子带上了万兽之王的皇冠,大家立刻————。每个小动物都——极了,从此可以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生活了。森林里,大象—来 —去,猴子 —来 —去,小松鼠—来— 去,小鱼 —来 —去,斑马 —来 —去,小鸟 —来 —去、、、、、、尊重别人,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心中有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认可。(3)可以进行专题训练,如:反问句,“把”字句,“被”字等。 (4)可以特别训练,如:朗读方法、朗读技巧,逻辑排顺序等。(5)可以反复训练,如:写话,片段练习,仿写等。(6)可以一点带面训练,如:由字组词,由词成句,再由句到段等。(7)还可以进行有关联的训练,如:有一个字联想到多个有关联的字。比如“青”就会记忆“请、清、情、精、靖、睛、婧、菁”,由“哇”联系到有虫是青蛙,有水是泥洼,有女是娃娃,有手把衣挂,张大嘴巴哇哇哇。 3、全员参与全员参与即指全业务组老师参与基础训练的深度研究,各尽其能,各尽其力,不惜余力。还指我们的所有学生参与,面对多有的学生进行训练。业务组全员参与,深度研究,激发老师们研究的积极性,课内外,学生的全员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训练效果通过多种形式,各种方法,不同内容的训练,我觉得每一阶段的学生应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欠缺学生的“粮食”,也不能“拔苗助长”。老师们一定熟悉《课程标准》,每一段的各类教学目标要清楚。《课程标准》是导航、是方向、是目标、是航线,也是拐杖。教材是例子,是模板,我们即要利用教材,还要创新教材。所有这些,归结为一句话:各个阶段必须基础训练到位,这是做好“五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