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作交流到位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有必要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并从中寻找到自我价值,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下面就把我在课堂上的实际做法,予以分享。
一个班的孩子在音乐素养方面会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其中有先天因素,也有家庭氛围以及后天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干扰。往往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能跟着老师步伐走的孩子都是音乐素养相对较高的。而那些素养相对低的孩子,对于音乐很多抽象的知识和协调性练习,根本就跟不上趟,以至于越不会就越没有兴趣,越没有兴趣就越不想去学。面对这样的现状,无疑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就会让这种现象好转。比如,一般在初听歌曲之后,我都会让孩子说一说自己对这首乐曲的感受,但是有的孩子很容易能说的出来,有的心理明白但是表达不出来,甚至有的压根就没有任何的感受,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自说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并说出原因,这样表达不出来的孩子就会知道,原来这种感受就是快乐或者舒缓。而那个感受不出来或者没有认真去听的孩子,在听到别人的见解的时候,就会引起重视,并且通过自己接下来的体验,去检验小组同学答案的正确性。这无疑对于音乐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
音乐的学习就是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因为音乐太抽象了,只能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去体现,这其中就难免会有何种形式的创编活动。比如编创律动或者编创伴奏等。这些音乐活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基础好的同学就会很容易,而基础差的孩子则无从下手,这个时候让学生小组合作,使每个人参与到活动,大家都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见解和创编结果,在小组成员的讨论、整改、总结、练习的过程中,不但让孩子们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一起探讨问题,分享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倾听其他成员的不同想法和评议,与他人交换意见。这样也无形中降低了基础素养较差的孩子创编难度,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并树立自己的自信心,慢慢的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在现实的课堂中,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课堂手段,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开展的并不顺利,第一,低年级的孩子,自制能力不是很好,小组合作有时候就成了他们随意玩闹的时间段。第二,由于是低年级的孩子,知识的积累有限,交流起来结论并不丰富也很少会有新颖的见解。这也是我一直很困惑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