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剪纸娃娃》教学反思本课结合课件,通过欣赏、游戏表演、直观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寓意、特点以及学会剪出有趣的剪纸娃娃。有效的地方:1、不同类型的民间剪纸作品欣赏分析,由简到繁,引申出剪纸组合内容的了解、寓意的了解。由面到点的观察,了解对称、图案的特点、造型的特点。动作的观察和示范不仅激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更加深“有趣”地方的理解以及拓展思维。2、学生回忆《大花瓶》的步骤,总结出剪娃娃的方法和步骤,渗透了主动学习的理念。3、直观和微课的步骤演示,让学生直观学习如何剪出有趣的剪纸娃娃,增加有效性。值得反思的地方:1、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由于是录像课,开始学生比较拘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慢慢才进入状态,活跃起来,所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语言和方式要更有趣味,课前也要进行心理关注,引导学生用平常心对待公开课,鼓励学生不管是不是公开课也要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2、时间把控:发现前面介绍剪纸知识、分析欣赏部分内容讲得有点宽,导致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动手的时间不够充裕,还可以精简些,减少提问的次数。播放《八仙过海》不一定在上课放,可以在课前学生做上课准备的时候放,既拓展视野,激发兴趣又平定心情。3、课程部分:本课之前虽然已学习过对称剪纸《大花瓶》,但依然有选择错误方向的剪纸作品,还需强调。4、新教学理念的灌输:本课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方式还是比较有效的,学生很感兴趣,基本上都能剪出娃娃的形象,而新教学理念强调的讨论合作的学习方法没有在这节课里呈现,是否可以呈现呢?我在这节课后有待以后的班级里尝试。拓展部分,有广度和难度的延伸,其实也可以考虑寻找剪纸艺人、展览信息等等。5、导师的意见:考虑不画直接剪,节约时间。这个建议不错,后期准尝试。课后改进尝试的地方:虽然这节课学生都能剪出剪纸娃娃,但并没有剪出很多特别好的作品,为什么呢?我想我还没有很好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的规律,所以在后面的班级里,针对这课程,我作了一些改进,不再拘谨在一节课里完成教学任务,先用一节课剪对称的头型,五官——再用一节课剪有动作的全身娃娃——接着有装饰全身娃娃,参考《抓髻娃娃》头上的花朵、手上的鸡、脚下的花等等。难度逐渐加大,学生也能一步步的剪出一幅幅有趣的作品,对构图的掌握、花纹的掌握、美化作品的掌握都有理解和呈现。尝试剪刀代替笔,直接剪。效果是这样的,在剪基本头部和动作这两节课里,在构图上把握得比较好的学生,确实可以不用先画再剪,但在第三节课里,还是先画再剪一下为好,因为细节多了,学生对大小的掌握有些不够,有时花朵、鸟会会剪得特别的小,先画一画可以避免剪得地方过小不好下剪刀。当然,学生也是可以从错误中学习,再剪第二幅的时候就会有所改进。静待花开,总是需要耐心,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