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感谢教育局主办了这次学习共同体小学数学工作室的活动,并让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感谢所有的伙伴们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和班级的孩子们来到我们班级进行课题观察。感谢杜主任和第三小队的组长和组员们帮我精心的进行教学设计。针对于此次公开课,我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反思学科素养、学习习惯、同伴关系、学习动机、这4个方面进行反思:在学科知识方面,有一些孩子并没有把分数与小数互化这节课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知识连接起来,比如说在学习分数化小数的时候,很多孩子想不到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把分数化成小数,针对于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分别用1、2、3......位小数来表示,就理解的不够那么透彻。老师也没有对这个方面进行复习,也就是没有找到学生的已知掌握到什么程度,也就是孩子到底会到了什么程度?他的最近发展区到了哪里?所以导致了在课堂上,提醒让孩子们想一想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解决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所以我觉得这节课的预习单的设计,应该倾向于这部分知识的复习。 比如说可以把课本上的例题放在预习单上:把三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这样就能体现出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也能够加深分数与小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就能够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然后得到结果,有小数的结果,有分数的结果,然后再进行摘完瓜比重量的课堂引入,所以,通过这节课我觉得教师还是不要随便的更改教材上的例题,因为这些例题都是教育专家经过深思熟虑后才编写出来的,也就是记得在赤峰的一次讲座当中听到了步海英老师说的一句话,你认为你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比课本上要好吗?你理解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了吗?我觉得这些话应该反过来问一下我自己。而对于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方面,我也忽略了孩子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导致孩子们在计算过程中耽误了大量的时间,而在最后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上也没有完成,所以以后应该了解孩子现有的水平,从而设计合理的学习单。学科素养的态度和合作能力方面,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意识方面,还是主要靠教师的平时的引导,和鼓励,比如说我会和孩子们说,有这么多老师和专家来到他们班去听课,同学们应该把我们学校的班级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而我把学习合作方面的一些模式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按照模式来去做,没有让孩子在数学学科的本质上体会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导致孩子可能因荣誉和责任而表现。学习习惯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孩子们在拿到学习单之后,不能够仔细的阅读学习单上面的要求和内容,而直接的进行去做,这和老师的平常引导和要求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今后的的学习当中,还应该让孩子们仔细阅读完学习单上的内容,可以根据学习单上的要求和内容进行简单的批注,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到底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在握笔姿势方面,有个别同学握笔姿势不正确,导致书写速度慢,写不工整,在做题的准确率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应该在每节课的上课之前多出一些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练习,来提高孩子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同伴关系方面,佐藤学教授倡导的学生在协同学习,是没有小组长,所有的组员都是平等的,组内的气氛是润泽融洽的,但是我觉得协同学习的基础是小组合作学习,现在我们班级有一些组内的成员的协作意识不强,喜欢单打独斗,倾听能力较差,不明白学习是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我反思了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应该培养小组成员围绕着同一个目标互相协作,取长补短,完成各自的任务再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才会逐渐理解合作的内涵,首先要团结信任合作的伙伴,其次要懂得如何与同伴沟通,了解同伴的想法,另外还要懂得合作技巧,不要重复同伴重复同样的劳动,而是尽可能的采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保证质量一个小组无论完成任务的结果如何,都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有利于增进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从而使他们形成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而培养小组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学习动机方面,从学科上来看数学学科相比较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学生学习兴趣有明显的降低。这些学科中,孩子对教学内容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在探究操作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没有一些外部的奖励,他们就能获得足够的满足感,而在数学学习中,由于考试的压力大和父母及老师的要求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靠老师和父母的压力。从本班这节课就可以看出有的学生是在迫于压力,去完成三单,而对于数学本身的兴趣却不是太高。那不会的,题也不懂得主动去问,所以会产生一些拖拉的情况。所以我要在今后的教学当中,针对于这些学困生设立一些,他能够经过思考可以完成的数学任务,体会到学习数学成功感和荣誉感,而且还要从孩子的学习情感角度出发。注重联系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丰富的数学历史文化故事,展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从现实角度意识到学好数学的长远意义,转变学生的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处的想法。最后用我们上次培训的何宏亮教授的一句话:坚持写3年的教案,不如坚持写3年的教学反思,我想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后实实在在的反思。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