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本学期根据计划,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根据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参与常州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按《关于加快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9-2020)》落实相关工作,紧紧围绕天宁区教育局中心工作,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水平。一、工作成效与不足(一)以项目为抓手,提升全区信息化应用研究水平。根据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重点推广和培育项目、常州市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方案,对照拟定目标、工作进度,有序开展范式的发展与应用工作。同时以互+教师工作室为基础,以各类信息化建设项目为抓手,形成一批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本学期重点完成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组织进行了区信息化建设项目展评,遴选出常州市北郊小学的《“互+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常州市兰陵小学的《“微作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常州市博爱小学的《建设博爱“微学园” 构建数字化学习社区》三个优秀项目,与区级《“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应用》项目一同参与市级信息化建设项目展评活动;2. 组织互+教师发展工作室计划交流研讨活动,并以线上教研为主要组织形式,正常开展研讨活动,发挥工作室的领衔辐射作用;3.组织召开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重点推广和培育项目推进会。成效:1.在市信息化建设项目展评活动中,在整个大市共87个项目中,我区四个信息化建设项目获得了一个一等奖(大市共四个)、三个三等奖(大市共十个)的好成绩,可见我区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立意先进、过程扎实、成果丰硕。7月份,局前街小学的《基于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小学数学精准教学》、华润小学的《智慧校园环境下实用工具库的建设和应用》通过了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增补项目评审,立项成功,至此,我区目前共有18个市级信息化建设项目同时开展研究工作;2. 以互+教师工作室为基础,形成一批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本学期,工作室仍开展各项线上研究活动10次;3.项目推进会的召开,明确了项目核心组、教师发展中心、互+工作室、项目学校的架构形式,明确了项目各组织的要求、目标和任务,开始按照第一阶段推进计划执行各项任务。存在问题:1.疫情期间,尽管各校在线上教学方面各尽其能,百花齐放,但作为区信息中心,无论从课程上还是平台、技术上都没有给学校提供很好的支持;2.收到疫情影响,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推进力度和执行情况都稍嫌不足。(二)以智慧校园为契机,提升学校信息管理水平根据《江苏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结合省市教育现代化2035计划,稳步推进改扩建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工作,形成近期新建、改扩建的东青片区的未来智慧城、青龙片区的教育小镇、红梅实验小学、清凉小学、朝阳桥小学、清凉幼儿园、南广场地块幼儿园、东风地块幼儿园等学校的信息化需求、设计方案,确保信息基础建设按期完成。针对疫情期间暴露出的平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本学期以“天宁区教育公共服务集约化平台”为基础平台,不断丰富其功能应用,在幼儿园毕业生信息调研、学科质量调研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成效:1.5月初,局前街小学在省智慧校园示范校答辩活动中顺利通过评审,成为第一批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同时解小、二实小、博爱、青龙等20所区内中小学被认定为江苏省智慧校园合格校;2. 在学校管理、课程中引进一些新技术、新项目,支持学校信息化特色发展,并在疫情期间,很好地支持了各校线上教学的开展。存在问题:1.GEDB信息资产库中学校无用、老旧的信息资产需要及时更新处置,本学期由于未及时更新,被通报一次;2. 学校信息化工作骨干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三)以课堂为抓手,发展学生信息核心素养。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省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要求,在中小学普及编程教学、3D打印教学及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成为当前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本学期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学校基本没有在专用教室中开展课堂教学,但各校并没有因此放松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计划的执行。如解放路小学以抗疫为主题,推出了网上课堂,结合实际,制作了SCRATCH趣味编程系列微课,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一致好评。再如北环路小学克服困难,用手机或平板投影的方式,通过讲授的方法,向学生讲授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并在每节课之后,通过布置课后5分钟小练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家中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学期即将结束之际,信息技术教研组教师收集了学生在家中所完成的作品,并对学生进行了调研。在对调研成绩和作品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当不错,已经出色的掌握了本学期教材和课标中所要求掌握的操作技能。二、下学期工作思路下学期将围绕“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项目的目标和任务,深入应用、发展、推进各项研究工作的实施和开展,针对前期暴露的各项信息化工作的问题与瓶颈,探索天宁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方法、新策略、新模式。1. 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是信息中心、互联网+工作室、各学校信息化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要贯穿于各个学科教科研工作的每个领域,是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影响力度的主要途径。因此,在下学期要严格按照第一阶段推进计划,扎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2.不断完善和丰富“天宁区教育公共服务集约化平台”功能,以学校普遍需求为目的,突破管理瓶颈、信息孤岛,打通区校壁垒,探索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3. 以四个信息技术教师成长营为抓手,针对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新增教学内容(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开展基于项目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发展学生计算思维,尝试建立天宁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标准。4.继续开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技术应用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依托“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提升教师信息化融合创新能力。